当前位置: 厦门雄霸 > 新闻中心 > 车载​Mini LED爆发在即,产业链准备情况如何?
车载​Mini LED爆发在即,产业链准备情况如何?
时间:2023-06-16 10:00:01 点击次数:

目前,车载显示屏正朝着大屏化、高清化、交互化、形态多样化等方向发展。传统的液晶屏已经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Mini LED等新型显示技术正在逐步向车载显示市场渗透,未来有望进一步打开成长空间。

据了解,Mini LED具备高解析度、高亮度、高对比度、高色彩饱和度以及低功耗、反应速度快、厚度薄、寿命长等特性,自诞生以来就便广受关注。

Mini LED加速“上车”

智能化是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的一大关键词,新型显示技术无疑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近年来,车载显示逐渐朝着大屏化、多屏化、高清化、交互化等方向发展,传统显示技术难以满足车企对智能座舱的要求,以Mini LED为代表的新型显示技术开始崭露锋芒。

比较各类技术路线,Mini LED弥补了OLED易烧屏的缺点,并兼备LED和OLED的多种优势,包括超高亮度、超高对比度、超高色域、超长寿命等。而效果更好的Micro LED成本过高,Mini LED由此备受青睐。

研究机构IDC中国研究经理王博认为,Mini LED的应用可以大幅提高车内显示的亮度与对比度,在座舱外环境光较为充足时,依然可以为用车者提供易于辨识的信息,从而提升驾驶的安全性。与传统背光显示相比,Mini LED的应用可以将功耗降至原先的90%,从而提升车上的用电效率。

业内预计,车载Mini LED规模将从2023年开始放量,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450万片,年复合成长率高达159%。王博表示,车载市场对前沿显示技术需求巨大,Mini LED将迎来广阔的发展空间。

车载​Mini LED爆发在即,产业链准备情况如何?

Mini LED产业链准备情况如何?

从产品布局来看,目前产业链上下游都在对车载Mini LED进行积极的投入。Mini LED的上游是原材料厂商,包括灯珠、芯片、PCB、驱动IC、玻璃基板、滤光片、偏光片和液晶材料等;中游则是模组、封装和面板厂商;下游是包括车载Mini LED显示屏在内的终端应用。

在Mini LED芯片方面,三安光电、华灿光电、乾照光电、聚灿光电、蔚蓝锂芯五家企业基本都已经开始布局车载Mini LED应用,目前产品主要处于推广/验证阶段,包括通过必要的车规级认证。CSAResearch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上述五家企业按收入统计在LED芯片市场的市占率达到了80.43%。由于Mini LED在芯片技术和显示原理方面,并没有Micro LED要求那么苛刻,因此传统LED芯片公司大都通过工艺微缩和倒装技术进入到了这一领域。除了这五家,兆驰股份也值得关注,该公司此前透露,其LED芯片已经完成汽车领域必要的品质体系认证,并重点推进Mini LED芯片在车载显示屏领域的应用。

和Mini LED芯片进度相似,Mini LED驱动芯片厂商如聚积、茂达等目前的状态也主要是在过车规,或者过了车规之后开始宣传推广。以聚积为例,该公司于三季度宣布自己的Mini LED驱动芯片通过了车规级认证,并在四季度发布多款驱动芯片,面向AR和车载显示市场。

在车规级认证方面。近日,LED封装企业穗晶光电宣布其灯珠产品顺利通过AEC-Q102车规级LED可靠性认证。据悉,在金鉴实验室的验证下,穗晶光电灯珠产品顺利通过了高温、高湿、振动、冲击等20多项可靠性验证项目,并通过了产品性能的各项评估测试,达到了AEC-Q102标准试验要求。目前,穗晶光电车用LED产品产量为44.60KK,产能利用率为74.33%,穗晶光电称,车用LED是公司近几年投入的新产品项目,车用LED销售仍在培育成长中。

车载​Mini LED爆发在即,产业链准备情况如何?

6月12日,群创宣布旗下子公司群丰骏(CarUX)取得全球首张车用智能显示器网络安全认证,获得 TUV NORD 北德汽车网络安全国际标准 ISO/SAE 21434 证书。据悉,CarUX此前已通过 ASPICE 汽车产业的软件流程改进和能力测定标准与 ISO 26262 汽车功能安全最高等级体系认证,以及TISAX 汽车产业可信信息交换验证认证。群创表示,CarUX 近年来积极布局智慧车用领域,为提供高效能、高可靠性、高稳定性的智慧车用产品,将创新智慧应用解决方案输出国际市场,也获欧美汽车大厂肯定,成为国际车用Tier 1供应商。

除以上动态外,富采、聚积科技多家LED企业披露营收情况时特别提到,车用相关产品动力强劲,拉动营收增长。

综上可见,各供应链企业正在不遗余力地加快Mini LED“上车”的进程,并且Mini LED在车载市场的增长趋势明显。当然,值得注意的是,Mini LED厂商正处于产品推广/验证阶段,车规认证、成本、标准甚至是供应链等多个问题仍待进一步破解。

Copyright © 2022-2023 贵州源妙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黔ICP备2022007086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