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厦门雄霸 > 新闻中心 > 全球经济增长前景广泛下调,我国服装出口行业探索生存发展新空间
全球经济增长前景广泛下调,我国服装出口行业探索生存发展新空间
时间:2023-07-06 09:34:45 点击次数:

据中国海关统计,今年前5个月,我国服装(含衣着附件,下同)累计出口613.8亿美元,同比微降1.1%,整体表现优于同期降幅达9.4%的纺织品出口。5月当月,受累积订单出货释放效应结束和去年基数较高等因素影响,我国服装出口重回下降通道,同比下降12.2%,导致前5月累计出口由正转负。面对全球需求走弱、贸易环境挑战增大的不利条件,我国服装出口行业积极挖掘热点市场,创新贸易模式,稳定出口规模,不断探索新的生存发展空间。

01

1-5月我国服装出口情况

出口下滑态势自3月份以来有所好转

1-5月,我国服装出口降幅为1.1%,比去年10月到今年2月因外需库存激增和疫情导致的非正常出口态势有所好转(去年四季度出口下降13.6%,今年1-2月下降14.7%)。与疫情前常规状态相比,前5个月服装出口比2019年同期仍增长23.9%,从行业历史趋势来看仍处于较高水平(去年全年服装出口比2019年增长19.5%)。

梭织服装出口势头强于针织服装

受行业特点、成本、贸易优惠政策等因素影响,我国针织服装制造业外迁规模明显大于梭织行业,订单转移速度加快。1-5月,我国针织服装出口265.5亿美元,同比下降5.4%;出口数量80.3亿件,下降5.8%;出口价格微增0.6%。梭织服装出口270.2亿美元,同比增长3.5%;出口数量50.4亿件,微降0.8%;出口价格增长4.3%。衣着附件出口59亿美元,增长6.6%。

棉制服装对美西方市场出口加速下降

美“涉疆法案”实施已整整一年,不仅严重影响我对美棉制品出口,对其他西方发达市场也产生负面连锁效应。1-5月,我国棉制针织服装出口106亿美元,同比下降12.8%;棉制梭织服装出口86.4亿美元,下降4%。其中对美国棉制针织、梭织服装出口分别下降33.7%和26%,对欧盟分别下降27.2%和27.6%,对日本分别下降24.3%和18.9%。与此相对照,化纤服装出口则保持平稳增长。前5月,化纤针织服装出口127亿美元,同比持平;化纤梭织服装出口154.5亿美元,增长10.7%。

主要品类出口冷暖不一

1-5月,出口增长的主要品类有:西服/便服套装出口同比增长11.1%;衬衫增长2.5%;针织T恤衫增长1%;胸衣增长4.7%;袜类增长5.1%;围巾/领带/手帕大增26.7%。出口小幅下降的品类有:大衣/防寒服微降0.1%;裤类微降1.1%;裙类微降0.5%。出口下降明显的品类有:内衣/睡衣下降6.7%;毛衫下降9.7%;婴儿服装下降21.1%;运动服/泳装下降9.2%;手套下降4.5%。

新兴市场增速较快,传统市场比重明显下降

受中美经贸摩擦、市场消费疲软、采购转移等多方面因素影响,我国服装出口流向正在发生结构性改变。前5个月,对美欧日等传统市场出口增速和市场占比双下降,对东盟、韩国、澳大利亚、俄罗斯、中亚等市场出口则保持较快增长。美国、欧盟、日本、英国和加拿大五个主要西方市场合计占我国服装出口比重为48.1%,同比减少高达8.7个百分点。

1-5月,我国对美国出口服装125亿美元,同比下降16.7%;占我服装出口的20.4%,同比减少3.8个百分点。对欧盟出口93.7亿美元,下降19.9%;占比15.3%,减少3.6个百分点。对日本出口50.8亿美元,下降7.1%;占比8.9%,减少0.5个百分点。对东盟出口67.6亿美元,大幅增长19%。东盟是我四大服装出口市场中唯一实现正增长市场,占比11%,增加1.9个百分点,自去年起超过日本成为我第三大服装出口市场。

从主要区域市场来看,1-5月,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178.5亿美元,增长23.1%。对RCEP成员国出口172.8亿美元,增长7.6%。对中东海合会六国出口22.4亿美元,增长11.8%。对拉丁美洲出口36.3亿美元,增长0.9%。对非洲出口41.9亿美元,增长41%。对中亚五国出口43.2亿美元,大幅增长63%,其中对哈萨克斯坦出口17.7亿美元,大增260.8%。从主要单一国别市场来看,对韩国、澳大利亚、俄罗斯分别出口27.7、24、15.1亿美元,分别增长15.7%、7.8%和48.3%;对英国、加拿大出口16.2、9.4亿美元,分别下降18.7%和14.5%。

中西部地区出口快速增长,东部省市比重下降

1-5月,前五大出口地区除浙江正增长外,均呈下降态势。浙江出口127.3亿美元,同比微增1.3%,广东、江苏、山东、福建出口103、71.3、63.6、57亿美元,同比分别下降10.7%、17%、8.4%和6.7%。前五大出口省市合计占全国比重为68.8%,同比减少4.9个百分点。中西部20省市出口合计大增34.9%,占总出口比重为22%,占比增加5.9个百分点。其中,新疆、湖南、四川、广西分别出口42.2、16.4、12.5、11.6亿美元,分别大增80.4%、14.9%、69.6%和193.1%。

中国占发达国家市场份额继续下滑

1-4月,中国占美国服装进口份额为19.4%,同比减少2.9个百分点;占欧盟份额为24.8%,减少3.1个百分点;占日本份额为51.4%,减少2.6个百分点;占英国份额为22%,减少3.2个百分点;占澳大利亚份额为59.6%,减少2.1个百分点;占加拿大份额为27.9%,减少2.8个百分点。发达市场中,仅在韩国市场份额增加,前4月占韩国进口比重为31.1%,增加1.4个百分点。中国占欧盟、日本份额去年基本保持平稳,今年以来则呈明显下滑态势,显示出美国发起的“去中国化”攻势在向其他发达市场蔓延。

全球经济增长前景广泛下调,我国服装出口行业探索生存发展新空间

02

涤纶长丝、短纤出口走势与服装纺织背离

通过这组数据不难看出,受全球消费市场萎缩、终端需求疲软、外贸下滑等因素影响,处于供大于求状态的纺织服装行业正面临压力。

但在另一个方面,根据海关数据统计,今年1-5月涤纶长丝、短纤出口量增长51.6万吨,同比增长30%。

为何2023年以来,涤纶长丝与纺织服装的出口走势出现明显的背离行情呢?

厂商提前赶量,刺激涤纶长丝出口

涤纶长丝、短纤出口成为增长独苗,主要是因为在印度 BIS 认证影响下,厂商提前赶量,但此因素的影响大概率只能延续到6月;另外今年大厂也在积极扩展海外市场,出口表现明显比较好。

根据海关数据统计,出口到印度的涤纶长丝、短纤增加19.4万吨,同比增长219%。仅印度的出口增量就占据整体涤纶出口增量的38%左右,单独涤纶长丝的增量占比达到46%。

印度针对涤纶长丝实行 BIS 强制性认证的消息在业内盛传已久,目前业内认为今年7月份开始对涤纶POY、FDY、工业丝执行。由于申请认证的不确定性,不少厂商选择提前出货来应对。

提前出货很大程度上提振了中印的涤纶贸易。去年1-5月份涤纶的出口前三名国家是越南、巴基斯坦、土耳其,印度居于第7位,份额只有5%,而今年1、2、5月的出口第一都是印度,1-5月份合计的份额在13%,排名第一。

另一方面,纺织服装订单正在逐步流向东南亚国家,越南、孟加拉国的出口势头强劲。其中很多来自中国企业的主动转移,主要出于关税、环保政策、产业转型升级、劳动力成本等多方考量。

但作为纺服的原料,涤纶等化纤产品的产能尚未大量向海外转移。

未来国内化纤产品趋势是出口,国外化纤下游的投产增速很高,化纤产品需求缺口也逐步扩大。同时国内产能扩张不断,需要更多的市场。

部分外贸企业的订单不减反增

一调查显示,虽然外贸订单紧缺已成定局,但纺织品市场上仍有部分外贸企业的订单不减反增。这些企业的产品附加值高,客户储备充足,或者在海外市场上有更多的鲜花。

在调查过程中,碰巧有一位买家在店里看询价单样本。在聊天中,买家感慨地说,从上半年的情况来看,总订单量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但订单量变化明显。一般来说,服装订单的款式变多了,单量却变小了。

这位采购商有两家服装工厂,分别位于山东和孟加拉,本次采购的面料将全部发往孟加拉服装工厂的生产线上。

他表示,“产业转移、产能外迁已是大势所趋,选择在孟加拉建厂,一方面是想降低劳动力成本和生产动力成本,另一方面是想享受出口方面的关税优惠和政策便利。”

根据孟加拉国出口促进局的临时数据,孟加拉国成衣(RMG)出口在2022/23财年的前十个月(2022年7月至2023年4月)增长了9.09%,达到385.77亿美元,而2022年同期为353.62亿美元。

由此看来,需求只是有所减弱,但并未消失。正所谓“西方不亮东方亮”,也不是那些出口市场都表现得不够乐观,东盟、欧盟等地的出口订单依旧维持着增长趋势。

03

国际市场情况

欧美进口低迷,日本回升

作为全球服装贸易引擎,美国进口需求仍呈低迷状态,欧盟也显颓势。1-4月,美国进口服装278.1亿美元,同比降幅高达22.9%。欧盟进口服装314.4亿美元,同比下降9.8%。英国进口服装70.9亿美元,同比下降13.5%。加拿大进口服装38.1亿美元,同比下降1.7%。澳大利亚进口服装30.2亿美元,同比下降4.2%。

主要发达市场中,仅日韩有所增长。前4月,日本和韩国分别进口服装85.7和42.3亿美元,同比均增长3.7%。

主要服装出口国均大幅放缓

随着全球需求走弱,主要服装供应国都面临订单不足的困难,连去年增长亮丽的越南和孟加拉国也不例外,出口均大幅放缓且下滑速度大大超过中国。1-5月,越南出口服装123亿美元,同比下降17.8%。1-4月,欧盟出口服装143.1亿美元,增长1.2%;孟加拉国出口142.8亿美元,下降8.5%;土耳其出口64.6亿美元,下降6.3%;印度出口58.1亿美元,下降14%;柬埔寨出口37.1亿美元,下降15.4%;巴基斯坦出口26.7亿美元,下降15.7%;印尼出口26.2亿美元,下降29.1%。横向比较,中国出口微降1.1%,在主要服装出口国中表现尚佳。

周边国家对中国纱线面料产品仍有较高的依赖度。从中国1-5月面料出口情况来看,均呈大幅下降态势。对越南面料出口下降13%,对孟加拉国出口下降24.9%,对柬埔寨出口下降18.5%。服装生产国对我国纺织中间产品需求普降,也从侧面反映出短期内东南亚等国家服装出口难有起色。

04

我国纺织服装出口市场结构改变

“中国纺织服装出口市场结构正在发生改变。”国际纺联主席、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孙瑞哲近日率团访问意大利时,这样描述行业出口形势的新变化。

此次孙瑞哲应国际纺织制造商联合会、欧洲纺织机械协会和意大利纺织机械协会邀请,率团访问意大利。

在米兰举行的国际纺联纺织机械研讨会上,孙瑞哲谈到,当前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产业安全和发展面临许多新问题,维护世界纺织业的发展和繁荣符合全球纺织业的共同利益。全球纺织业发展一是要坚持开放包容。要促进全球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和“脱钩断链”,确保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二是要坚持创新发展。要追求盈利能力和可持续性双重产业价值,推动产业绿色化、数字化转型,以负责任的方式改进运营和商业模式。三是要坚持合作共赢。中国纺织行业将继续在经贸领域与欧盟、美国开展密切合作。

孙瑞哲在应邀发表题为《中国纺织行业的现状和展望》的演讲时,分享了中国纺织工业的创新实践与探索。一是聚焦关键创新,提升基础能力。二是聚焦融合发展,延展产业空间。三是聚焦智能转型,更新发展范式。四是聚焦绿色转型,重塑产业价值。

谈到行业出口情况时,孙瑞哲指出,中国纺织服装出口市场结构正在发生改变。美国、欧盟、日本等传统市场比重呈现下降趋势,而中国对RCEP贸易伙伴国和地区纺织品服装出口额呈现稳定增长。他说,受政策等因素影响,中国纺织品服装在美国市场进口份额中的占比从2018年的36.6%急剧下降到2022年的24.7%。特别是所谓“涉疆法案”的正式生效,对中国棉制纺织品服装出口造成冲击。2023年第一季度,欧盟自中国进口纺织品服装的市场份额下降至27.6%。

孙瑞哲强调,经济的繁荣与稳定受益于开放与合作,全球供应链的形成和发展是市场规律和企业选择的结果。供应链的价值来自协同,创新的活力来自开放,搞封闭化、圈子化只会失去机遇、形成风险。他呼吁各国各地区纺织业要对此有清醒认识和理性选择。

在国际纺联决策委员会会议上,孙瑞哲谈到,即将于今年11月初在中国柯桥召开的2023国际纺联年会的主题为“数字化和循环经济——重塑纺织行业大趋势”。会议将围绕三个重点领域推进筹备:一是以创新和负责任的方式转变行业增长方式,关注数字经济和绿色转型。二是促进国际贸易和投资,发挥其对行业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构建开放型世界纺织经济。三是倡导多样性和包容性,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推动行业更好发展。

全球经济增长前景广泛下调,我国服装出口行业探索生存发展新空间

05

趋势展望

全球经济增长前景广泛下调

6月6日,世界银行发布最新《全球经济展望报告》,预计全球经济增速将从2022年的3.1%下降至2023年的2.1%。其中,发达经济体增速预计将从2022年的2.6%下降至2023年的0.7%;除中国以外的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增速预计从2022年的4.1%下降至2023年的2.9%。预计2023年、2024年美国经济增速分别为1.1%、0.8%,预计2023年欧元区经济增速将从2022年的3.5%放缓至0.4%。

美国终端消费仍显韧性,库存压力犹存

5月份,美国CPI同比上涨4.0%,为2021年3月以来最小涨幅。服装类零售销售保持稳定,表明当前美国消费虽处在温和降温通道中,但依然具有较强韧性。4月份美国服装库存/销售比率继续较上月下降0.8%,显示零售商仍处于降库存周期。36%的企业预计库存水平将在今年下半年恢复正常,而21%的企业预计库存问题将持续到2024年上半年。美国调查公司Descartes Datamyne数据也显示,5月亚洲发往美国的海上集装箱运输量同比减少20%,其中服装下降27%。美国零售行业的过剩库存仍未消除,消费品进口需求持续疲软。

欧元区家庭消费低迷,出现技术性衰退

5月份,欧元区CPI同比增长6.1%,较前值7.0%迅速回落,通胀以快于预期的速度降温,但仍居高位。欧元区连续两个季度GDP出现负增长,出现了微弱的“技术性衰退”,给欧盟经济表现蒙上了一层阴影。欧盟最大经济体德国此前已连续两个季度GDP负增长。欧盟统计局表示,今年一季度,家庭消费0.3%的降幅拖累了欧元区经济,同时政府支出下降1.6%,货物库存拖累经济增长。4月份,欧元区零售销售持平,高通胀和对经济放缓的担忧继续打压家庭支出。

日元购买力跌至历史最低水平

今年以来,日元兑美元汇率已下跌近9%,日元对外购买力降至近50年来最低水平。日本总务省数据显示,5月份日本CPI同比上涨3.2%,连续21个月同比上升。4月份,家庭月均实际消费支出同比下滑4.4%,连续2个月下滑,且降幅是2021年2月(6.5%)以来最大。1-4月,日本纺织服装零售额累计2.8万亿日元,同比增长2.5%,较2019年同期仍下降22.1%。

展望下半年出口形势,挑战与机遇并存。机遇方面,一是市场库存压力有望减轻,需求有望走出低谷。马士基表示,在2022年挤压的过剩库存被出售之前,进口需求将滞后于消费需求。预计如果消费继续维持在目前水平,库存积压将被消减,进口需求将在今年的某个时候回升,下半年将比上半年有所反弹。二是新兴市场呈现增长机遇,企业可及时调整布局。如俄乌危机后,部分品牌退出俄罗斯市场,形成较大市场空白,也为我企业开发俄罗斯和中亚市场提供了机遇。三是RCEP实施以来,东盟成为我服装出口增长亮点,前5月对东盟服装出口比2021年同期累计增长47.6%(同期纱线面料对东盟出口仅增长8.4%)。RCEP 协议持续释放红利,叠加东南亚强劲的经济增长,跨境电商等新业态发展潜力巨大,即便产业转移趋势明显,仍是我国服装品牌出海的重要目的地。四是跨境电商出口仍保持较快增长,一定程度弥补了传统贸易出口的下滑。Temu超越Shein成为全球第一大下载购物应用程序,5月份美国消费者在Temu上的支出比Shein高出20%。据外媒报道,Shein预计今年销售将增长40%。通过Tiktok、亚马逊等平台出海的电商也保持旺盛势头。五是今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累计贬值近4%,令外贸企业形成一定竞争优势,有利于提升出口利润,也有助于稳订单、稳市场。六是去年9月起我服装出口下行形成的低基数效应将对今年下半年尤其是四季度出口起支撑作用,形成出口前低后高的局面。

挑战方面,一是全球经济能否企稳、需求何时回升,二是美欧贸易规则的不确定性,三是汇率波动,都需要行业和企业未雨绸缪、密切跟踪、妥善应对。

后疫情时代,全球服装供应链经历了深刻调整,国际政经环境、贸易格局、市场规则都发生显著变化,服装出口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相信在国家稳外贸政策的支持下,我国服装出口行业能够顶住压力、披荆斩棘,稳住现有市场,开拓新的发展空间。

Copyright © 2022-2023 贵州源妙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黔ICP备2022007086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