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厦门雄霸 > 新闻中心 > 智慧应急产业境况如何?行业发展分析:市场蓄势待发,未来前景可期
智慧应急产业境况如何?行业发展分析:市场蓄势待发,未来前景可期
时间:2023-07-07 09:55:07 点击次数:

应急管理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智慧应急是应急管理现代化的发展方向。《“十四五”国家应急体系规划》明确提出,到2035年,全面实现依法应急、科学应急、智慧应急,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应急管理新格局。

智慧应急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蓬勃发展。据统计,2020年我国应急救援市场规模超过3300亿元,预计未来数年,应急救援产业仍将高速增长,至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6245.47亿元。应急救援产业快速增长为智慧应急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业内有专家判断,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应急管理工作融合不断深入,智慧应急产业将带来万亿级市场空间。

一、智慧应急概述

智慧应急作为现代信息网络技术与应急管理业务深度融合后形成的新业务形态,是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驱动应急管理业务创新应用,服务应用行业多类场景下的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转型,是提升应急管理能力的重要载体。

信息化建设为智慧应急提供了支撑和提升,然而城市突发事件中的信息是海量、多源和异构的,如何将其整合成应急决策主体所需的信息资源,则是城市应急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的关键。

应急平台建设初期,比较注重“战时”,即突发事件发生后应急处置和政府各部门之间的协同联动,而智慧应急则更多关注的是平时的日常应急管理,能够在日常应急管理工作当中,提前发现、及早预防、及时感知、高效处置,力争将各类隐患消灭在初始阶段,防止造成更大的破坏和损失。

公共安全应急标准体系中,智慧应急进一步完善和加强了政府应急管理体系中的规范和标准,优化了应急处置流程,不断整合应急相关部门的应急资源,如公安、民政、环保、交通、水务、卫生、广电、安监、地震、气象、通信和城管等。建设覆盖本地区、多部门统一的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平台,面向广大公众发布灾害预警信息,提高了对突发事件信息感知、智能监控、综合研判、指挥调度等功能,提升了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和灾害预警能力。

从供给侧来看,数字经济和数字产业的蓬勃发展,为智慧应急带来旺盛的市场需求和产业升级动力;另一方面,从需求侧来看,应急事业是“统筹发展与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智慧应急产业境况如何?行业发展分析:市场蓄势待发,未来前景可期

智慧应急已经在应急管理诸多领域发挥关键效用。在自然灾害监测预警方面,通过三维建模、卫星遥感、数据分析等技术,提取地形、地貌、地质、水文等信息,有效防治地震、洪水、台风等突发灾害。在公共安全领域,通过“物联网+”、视频监控、云计算、数据平台等,构建综合应急指挥平台,实现对安全事件的监测预警、现场救援指挥与协调及后续调查处置等。

在新型智慧城市的建设中,如何建立健全应急管理体系,有效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减少灾害损失,是城市管理者要面对的严峻挑战。随着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AI、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正推动应急管理发生深刻变革,为智慧应急产业发展提供新动能。

二、行业发展分析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国家接连印发了一系列重要规划强调以信息化推动应急管理现代化,深化新技术应用,全面提升多部门协同的监测预警能力、监管执法能力、辅助指挥决策能力、救援实战能力和社会动员能力。特别是《“十四五”国家应急体系规划》对我国未来五年的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等方面的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其中明确提出,到2025年大幅提升科技信息化水平,以及到2035年全面实现智慧应急的建设目标。

随着“十四五”期间“智慧应急”发展布局基本完成,“智慧应急”将全面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为加快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以高水平安全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据中研产业研究院《2023-2028年中国智慧应急行业发展分析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分析:

智慧应急行业建设覆盖本地区、多部门统一的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平台,面向广大公众发布灾害预警信息,提高了对突发事件信息感知、智能监控、综合研判、指挥调度等功能,提升了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和灾害预警能力。

目前,国内智慧应急行业还处于初级阶段,行业发展时间较短,且以中小企业为主,这些企业主要集中在各应急产业园区,为下游用户提供解决方案服务。

受新冠疫情的影响,2022年上半年,国内智慧应急行业市场规模约为275亿元。受2020年新冠疫情的影响,上半年,国内智慧应急行业市场规模约为275亿元。国内智慧应急行业市场规模约为557亿元,较2018年上涨了20.6%。

随着国内智慧城市建设的加快,对于智慧应急行业的需求较高。从近几年国内智慧应急行业走势来看,行业增速较高,保持在20%以上,虽然市场规模在整个应急行业中还较小,未来的市场空间较广。

智慧应急产业境况如何?行业发展分析:市场蓄势待发,未来前景可期

三、产业实践成效

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为城市数字应急体系建设、城市治理能力提升提供了基础保障。借助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建设和布局,上海市在应急管理领域的信息收集、智能分析、快速处置等能力获得显著提升。大量数字技术创新业务在应急管理和城市治理中的应用,不仅拓展了应急管理的渠道,并在降低行政运行成本、提高行政运行效率、促进精细化治理方面取得良好成效。

据上海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徐惠丽介绍,上海市近年来结合城市数字化转型,依托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建设了全市的一网统管体系,有效提升了城市应急管理能力,并取得了三方面的智能突破:一是实现了智能化风险管理,二是打造了平台化的运行模式,三是人民城市的理念在城市运行和应急管理中得到深度拓展和应用。

上海市通信管理局副局长贺丰表示,上海市通信管理局高度重视通信领域应急能力建设:一是大力推进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网络基础设施能级再上新台阶。二是与时俱进,探索新技术新装备在应急领域的创新应用。三是组织演练,加强应急工作跨部门协同联动。

徐惠丽表示,希望数字应急产业接下来能够进一步拓宽视野:一是构建数字应急的新框架,加快以5G、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字底座为支撑的框架体系建设;二是建设韧性城市的新体系,深化一网统管的平台建设,完善城市运行数字特征体系;三是推进长三角地区的生产安全、防灾减灾、应急救援等信息资源的共享交互,打造区域数字应急联动体系。

当前,在数字中国发展趋势下,应急管理数字化升级的需求正在不断提升。推动应急管理数字化转型,需要充分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提高对风险因素的感知、预测、防范和综合分析能力,建立高效科学的灾害防治体系,提高城市安全风险监测预警、分析研判、辅助决策、联勤联动、高效处置的能力和水平。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上海市分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沈洪波表示:“上海联通打造了多层次数字应急管理新体系,以助力打通城市安全发展的大动脉,推动数字技术创新与产业应用全方位融合,为城市生命体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为促进数字应急科技产业发展,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上海新兴信息通信技术应用研究院、上海长三角安全应急产业促进中心、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等十多家单位共同成立了“数字应急科技创新联盟”。该联盟将助力全球数字应急科技创新建设;并依托长三角地区数字应急科技应用经验,提升长三角地区数字应急科技水平;最终致力于数字应急科技在全国的应用,提升中国城市应急水平。

上海新兴信息通信技术应用研究院首席架构师贺仁龙认为,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应急管理信息化工作已经取得长足进步,但与此同时,应急体系建设中仍然存在一些不足,比如体系化安全风险监测预警能力不足,综合应急指挥平台不够完善,应急通信与信息保障韧性不足,应急平台信息综合分析研判能力不足。为此,接下来应该以数字信息化技术为基础,构建全域联动、立体高效的大安全大应急体系,建议应进一步完善安全应急顶层架构设计,推进重点领域数智化能力,构建安全应急数智化生态。

Copyright © 2022-2023 贵州源妙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黔ICP备2022007086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