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伞这个话题,我想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品牌一定是「天堂伞」。
尤其是对于我爸妈这一辈人而言,在他们眼里,雨伞=天堂伞,天堂伞=高品质。以至于连带着我们这些在八九十年代成长起来的年轻人(中年人),在他们的消费习惯影响下,同样对天堂伞这个品牌信赖有加。
下面,我们来聊聊天堂伞的故事。
01
“国货之光”
或许是因为如今的天堂伞是类似于「国货之光」的存在,很多人会有错觉,以为生产天堂伞的厂商该是一家国企,但其实它是一家不折不扣的私企,而且成立至今,天堂伞一直是家族式经营。
只是相比国内其他的家族企业,比如我们曾提过的双汇、蓝翔之类总有狗血商战闹剧发生,天堂伞的发展过于「风平浪静」,你很难搜索到关于他们家族成员之间的江湖传闻,这做风低调得不像是国内企业,而这无疑为天堂伞的故事更增添了一丝神秘性。
毕竟一家民营企业能够在80年代绕过国营厂弯道超车,打响自己的品牌,能扛住近四十年的风风雨雨,确实得有几个绝招才行。
追根溯源,这一切和其创始人王斌章有很大关系。
创立天堂伞的时候,王斌章已经60岁了。在本该养花种草钓钓鱼的年纪,他选择的是另创一番事业。
一方面,这可能跟他的经历有关。此前,王斌章是杭州五联农机厂的一名制伞设备工程师,技术属于牛人级别。经由他设计的制伞设备,由于科学性和精密度极高,不仅行销全国,也吸引了上海的同行前去参观。
但在55岁的时候,他遭遇了一场严重事故,大病初愈之后提前过上了退休生活。但显然,曾经的军师退下一线,他肯定是闲不住的,更何况那个年代的人,字典里也没有躺平二字。
另一方面,80年代正是我国社会剧烈变革期,发展商品经济的热潮已起。壮志未酬的王斌章,眼看着周围人纷纷做起了小生意当起了小老板,自然也是蠢蠢欲动。
思来想去,反正自己也有一门扎实的手艺,那就做伞吧。在这行呆了这么多年,又是技术人才,王斌章多少有点人脉。
1984年,他拿着2000元的启动资金挂靠在镇工办名下,办了一个家庭作坊式的伞厂。
在那个年代,像这样的家庭作坊在南方地区并不少见。像后来被冠以「伞城」、「伞都」之名的上虞松厦镇、晋江东石镇,也是在差不多同一时期兴起的制伞业,靠的就是遍地都是的家庭作坊。
但他们生产的伞基本走量不走价,质量就更别提了,大多是用几天就坏,要来个台风什么的,分分钟就被吹翻。王斌章深谙其道。再加上,他所处的杭州,除了同样不少的家庭作坊之外,还有名气更大的国营厂,比如西湖伞厂,整个市场竞争更激烈。
天堂伞虽然是以作坊起家,但走的是大厂之路。
首先,王斌章确立了自己产品的品牌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不得不说,「天堂伞」这个名字确实取得妙。在同行们都还停留在加工、代工,出卖劳动力的阶段,他就跳出了格局,意识到做品牌的重要性,足以说明他的商业敏锐度。
其次,紧抓产品质量。「宁失万贯,不丢品牌」,是王斌章亲笔书写的字条,也是天堂伞厂的经营理念。在创业初始阶段,天堂伞厂一度停工开大会,就是为了专门整顿雨伞质量。也是从那个时候起,天堂伞有了「终身维修」的售后服务。
有这些打底,王斌章才有底气给天堂伞的售价定为七块钱。这是什么概念呢。当时市面上的伞基本都是一两块钱就能买一把,天堂伞的单价是一般伞的三倍多。而1984年,普通国企工人一个月的工资也就三五十块钱。
02
拳头产品
天堂伞能脱颖而出,还在于其对雨伞市场的开创性意义。王斌章本来就是技术大拿,在他的主导下,天堂伞拥有了两大拳头产品。
其一是钢骨三折伞。
中国的钢骨三折伞是由王斌章自主研发的,在这之前大家用的多是直柄伞或折叠伞。
三折伞伸缩收起后,伞身仅20厘米,人们可以轻松地把它装进包里,并随身携带。
这个产品的出现也彻底解放了人们的双手,成功获得消费者的青睐。
其二是防晒伞。
1996年以后,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女性消费者开始注重防晒。
王斌章从报纸上发现了这一商机,于是和团队一起研发出了国内第一款防晒伞,这把伞的防紫外线涂层工艺还获得了国家研发专利。
不得不佩服王斌章的超前眼光,即使到了现在,天堂出品的防晒伞依然是女性消费者喜爱和认可的防晒产品之一。
03
奇招制胜
天堂伞的野心也不仅仅局限于独霸杭州、浙江这一方市场,而是占领全国。
它这一路做大做强,伴随的正是渠道的变更。
其成名的第一站是杭州的武林广场,那会儿王斌章总是亲自拿着伞去摆摊售卖。从一开始因为价格太高无人问津到慢慢有人尝试着买了一把,发现这伞似乎用不坏,买一把就抵别人家好几把,口口相传打出了口碑,再到游击式的走街串巷,去找小旅馆、招待所、宾馆、饭店等地方设立办事处。
后来则借助广交会这样的展销平台,设立展位,做更广区域的品牌推广。
天堂伞经过前期四五年的积累,逐渐以杭州为根据地站稳了脚跟。
到了九十年代,王斌章的两大决定彻底为天堂伞打开了全国市场。
首先,为了扩大产能,王斌章在天堂伞厂之后又陆续成立了银河制伞厂、苏杭伞厂以保障产量。
此外,他还力排众议,收购了西湖伞厂。作为老牌的国营厂,西湖伞厂自建国之后成立几经改制,到90年代初因迁址等种种原因走上停产之路。而王斌章决定接手西湖伞厂,看中的正是它背后强大的渠道销售网络。
毕竟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西湖伞厂多年来靠着国企的光环和全国各地的百货大楼、供销社等渠道都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而这些是民营企业出身的天堂伞厂所不具备的。
正是在完成收购之后,天堂伞借由原有西湖伞厂的渠道,采用批发代理的分销体系,顺利将自家产品铺往了全国。而在百货大楼纷纷改为零售商超的时代大潮中,天堂伞也顺利进入商场,并鉴于原有的批发模式资金周转率低,王斌章果断走了商场直售之路。
到了1993年底,全国零售百货商场销售额前100的商场里,天堂伞进驻了93家。可想而知,其市场占比之大。可以说,王斌章的这一手收购,给天堂伞带来的价值可不仅仅是一个小目标。
不过,王斌章最为人称道的那一招还是以招安的手段,将那些天堂伞的盗版商游说成为自家产品的经销商,从另一个层面为天堂伞扩张了渠道。
大概在1996年左右,有口碑加持再加各地零售渠道销售,天堂伞名气渐涨。但那个时候,它也是真贵啊。一把普通雨伞的单价已从原先的7块钱三级跳涨到了28块钱,更别提遮阳伞。
所以,市场上出现了很多假冒伪劣产品。仅杭州地区,就有至少十来家在做。他们卖的是天堂伞的这个名,但里面套的都是出自各家小作坊的产品。然后或是打着打折促销的幌子,或是光明正大地摆摊出售,反正价格比真正的天堂伞便宜很多。
这样一来,一些不明就里的消费者就信以为真,兴冲冲买了一把天堂伞回家,结果用不了多久就坏了,久而久之难免会对品牌声誉有所影响。在杭州尚且如此,在看不到的全国各小城镇,这样的情况只会更严重。
这一现象一度令王斌章很是头疼。直到他想出了招安这一招。
说到底,卖伞并不是一个高利润产业,它是极其依靠劳动力的。哪怕到现在,包括天堂伞在内没有一家制伞企业是完完全全实现了全方位的自动化。像伞面缝制、伞骨加工、装配等一些环节仍然依赖于手工生产,这就造成了制伞很难有高的毛利,更何况在二十多年前。
大家都是实实在在一把伞一把伞地卖,天堂伞高质量的背后也是比别家更高的成本。王斌章正是看透了那些盗版小商贩的心理,既然大家都是想赚钱,那就卖我的伞,让你们赚比原来多一点点的钱就行。
所以,他在经过市场调查之后,说服了势力较为庞大的各级敌军头头们,加入了自家阵营。这一把既解决了假货问题,又多了代理商,可谓一举两得。
04
从高端货沦为年会周边,却越土越赚钱
这几年,跟防晒衣一样,伞也进化出了各种各样“科技与狠活”。
为了抢夺蛋糕,同行们想破脑袋,在概念、技术上拼命卷,各种狠活、狠话都放上了,也成功抢走了天堂伞的风头。
1.同行拼颜值,它却接地气
过去,天堂伞还把自己定位为高端产品,消费群体也是中高收入人群。
现在,在各种同行的高价伞“围攻”下,天堂伞也肉眼可见地变低端,爷爷辈的外表被人们嫌土,被嘲程序员格子衫同款,价格也从稍贵变成了接地气。
一度,天堂伞也自降身价沦为各种“周边”,甚至还倒贴。
频繁出现在各个大厂的年会、纪念日礼物里。
还有牢中周边,某顶流出事后,天堂伞因“工号”还被网友质疑,是不是他在里面给我做的?
有人去银行买保险、办张电话卡、甚至献个血,都躲不过一把印有某家企业logo的天堂伞。
虽然舆论场的存在感越来越弱,但在人们生活中,天堂伞的存在感却越来越强。
2.同行卷噱头,它却卷口碑
同行的野心当然不止是靠拼颜值,还要从根源上改变用户认知。
比如宣扬小黑伞,才是最好的防晒。
还会拿出透光率证明:伞的颜色越深,透光率越低,抵抗紫外线的能力就越强。
单单一个颜色还不足以打动消费者,他们也会把防晒衣的那套标准:UPF值(紫外线防护系数值),照搬到防晒伞上面。
严格到,只有产品合格证上标识有“UPF>40,UVA<5%”的,才能真正防紫外线,其他的都不行。
在这个思路下,技术也是拼命的卷,有的发明出3D纳米技术,有的搞出“双层伞面+L.R.C涂层”,不光防紫外线,还能防褪色、防水渍、防酸雨......
效果好不好不知道,反正价格肯定是上去了,直接干到几百块。
还有的为了抬价,在伞上卷功能,手电筒、电风扇,看起来越牛叉越好。
连奢侈品大牌都开始下场造伞,标出几万块的天价,最后还骄傲地表示:我们不防水!
跟一众会整活的同行比,天堂伞显然逊色多了,外形不潮,还搞不出科技花活,甚至有人吐槽,“天堂伞到底什么时候坏啊,我真想换把新的。”
就在人们以为天堂伞会慢慢淡出市场,没想到它却还是活得很滋润。
如今还能年营收超20亿,吊打第二名的4亿营收,还是其他人绕不开的对手。
同行都以为能用狠活教育天堂伞,殊不知都被它给教训了。
05
“垄断”巨头天堂伞,离封神还差一步!
其实一直极为低调的天堂伞,也不是没有搞过噱头。
只不过,它曾经尝试推出过JK伞,被网友骂惨翻车了。
有了教训后,天堂伞再也不敢太高调,此后几年,就算有联名,也是默默造伞,想要潜移默化改变刻板印象。
比如跟国家博物馆、荷兰博物馆、大英博物馆合作造伞,还有《大圣归来》《大鱼海棠》等电影合作,炸出了一堆历史动漫粉。
其实搞营销、变颜值,都不是天堂伞在中国拥有忠实铁粉的关键。
毕竟伞太难真正创新,而我国大大小小的造伞企业就有1.7万家,只能卷功能、卷价格,甚至卷品类,比如小黑伞。
但很多网红伞的高价套路,正在一一被官方揭穿。
比如所谓的价格越高,效果越好。有博主曾对七家不同价位的防晒伞做了测评,结果显示,各家遮阳伞的紫外线阻挡率都达到了99.8%以上,不同价位防晒伞的降温效果并没有太大的区别。
还有某网红品牌宣扬自主开发的涂层技术,也曾被业内人士质疑防晒能力还不如一把普通防晒伞。
人们花几百几千元买伞,可能只有几十块是买到了真实效果上,更多的钱还是“赞助”了网红品牌的狂飙。
有“中国伞城”之称的浙江绍兴上虞崧厦镇,蕉下一家的份额,就抵得上它的五分之一。
蕉下的营销也是同样狂飙。2019-2021年,蕉下花费在广告及营销上的开支分别为0.37亿、1.2亿、5.86亿,3年涨了10倍多。
但更关键的是,不少网红伞狠抓功能噱头,反而忽略了一个伞最基础的价值——实用性。
和很多人想象不同,制伞至今也是重度依赖劳动力的,哪怕到现在,包括天堂伞在内没有一家制伞企业,是真正实现了全方位的自动化。
每把伞都由100多个零件组成,伞面缝制、伞骨加工、装配,这些环节仍然严重依赖于手工,这就造成,伞的品质,也极度依赖背后公司的综合生产实力。
一些刚诞生几年的网红,由于生产经验不足,全权委托给外包代工厂,人们买回来发现,时间长了不是粘不住了,就是伞头脱了。
就是这些不起眼的细节,天堂伞反而能做到吊打同行,人们发现,原来还是天堂伞最结实。
其实看似稳坐老大地位的天堂伞,也并不能被封神。
毕竟伞的使用场景总是有限,并非所有人的日常必需品,而且在设计和营销上,跟很多会搞事的同行比,差得不是一拍半拍。
所以老字号天堂伞,现在开始慢慢跟网红学习。
刀哥在它家线上门店看到,如今市面上流行的网红概念,胶囊伞、自动伞、九折伞......天堂哪个也都没错过,如果说挑什么毛病,那就是少了点独特性。
天堂伞甚至还想跟野兽派学习,打进高端礼品市场,“礼品伞成为中国目前礼品经济的补缺,100、200元左右有价值、有意义的礼品非常少。”
说白了,颜值也好,技术也好,都很容易被抄走,真正难抄走的,还是品质。
王斌章在立下终身维修的规矩时,也立下生产的规矩,“要保证每把伞不出一点毛病,要选用优质的材料,不能偷工减料。”
实用性是1,颜值、黑科技是后面的0,懂得轻重,才是天堂伞与其他同行最大的区别。
只有专注做好产品,才能经得起时间考验。
不靠狠活的天堂伞能活,比起封神更该被很多品牌反思。
公司地址
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北街街道虹山湖路42号虹山大酒店(百灵.希尔顿逸林酒店 )幢14层9号联系电话
15339537795电子邮箱
1690556182@qq.comCopyright © 2022-2023 贵州源妙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黔ICP备2022007086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