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日,由新乡化纤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菌草(芦竹)纤维制造关键技术及产业化”项目,通过了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科技成果鉴定。
攻克了菌草纤维制浆技术瓶颈
菌草(芦竹)纤维制造关键技术以菌草为原料,不添加任何化学抗菌剂,制成的菌草纤维不但具备棉、木纤维同等的优良品质,还具有天然抗菌性能,是理想的“以草代木”原料,实现了菌草在纺织方面的全新突破。
菌草纤维绿色环保,安全健康,可以广泛地应用于成衣、家纺、户外用品、婴童用品等领域,其制成的衣物可自然降解,分解后对环境无任何污染,是一种天然的、绿色的、环保型的纺织原料。
新乡化纤股份有限公司研发负责人介绍,该技术将菌草通过“三素分离”提取出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其中纤维素可以制成再生纤维素纤维。菌草纤维具有天然抗菌性,绿色环保,安全健康,可以广泛应用于保健服饰、家纺、户外用品、婴童用品,特别是医用及护理纺织品等领域,其制成的衣物可自然降解,是一种天然绿色环保型纺织原料。菌草纤维的生产过程,保持了菌草的天然结构,对环境没有任何次生污染。
评审会专家组组长吴义强表示,菌草是一株小草,也是一个大产业。我国提出了高质量发展和“双碳”的战略目标,新型能源、生物经济等产业已经逐步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新领域、新赛道。菌草纤维产业做到了可再生利用,绿色、低碳、环保,未来发展前景广阔。他对项目评价认为:“菌草纤维的出现将是生物基材料产业链的一次革命,实现了菌草高值化利用的同时,为纤维素纤维行业找到了新的原材料,对于保障我国原料供应链安全稳定,助力乡村振兴和‘双碳’战略均具有重要意义。”
国家纺织制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和广东省微生物分析检测中心测试表明,菌草纤维具有良好的抗菌和抗病毒性能。与后整理抗菌抗病毒纤维相比,菌草纤维抗菌抗病毒性具有天然、持久、绿色无害等特点。专家组一致认为,菌草纤维制造关键技术整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新乡化纤股份有限公司申报的“菌草纤维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项目顺利通过专家组的评审。
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会长陈新伟指出,新乡化纤攻克了菌草纤维制浆技术瓶颈,拓宽了原料来源,将纤维素纤维的绿色转型与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巧妙结合,探索出一条绿色、低碳、自主的原料供应渠道,保障了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同时通过对菌草纤维的高值化利用,切实落实我国乡村振兴战略,有效提高农民收入,提升了农民种植菌草的积极性,同时种植菌草还可减少水土流失,也能为固碳减排做出贡献。
作为老牌国企,新乡化纤一直致力于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多年来追寻非木原料生物基纤维探索研究,先后进行了竹子、竹柳、秸秆等多项制浆研究,直到 2022 年与林占熺院士研究的菌草相遇,对菌草绿色纺织技术及综合利用开展首创研究。新乡化纤董事长邵长金在致辞时指出,我们已经掌握了从一棵草到一根丝的全套工艺技术,为推动中国乃至世界溶解浆产业格局变化找到了可能,生产的菌草纤维不但具备棉、木纤维同等的优良品质,还具有优异的抗菌性能,此外,菌草在生长过程中还产生巨大的绿色降碳效应,让这棵“幸福草”,在纤维领域开出了“幸福花”。
菌草纤维走向世界
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林冬梅表示,菌草技术的成功发明,减少了木材砍伐量,解决了“菌林矛盾”这一世界性难题。仅“以草代木”栽培香菇一项,全国每年就可少砍树2000万立方米。随着一带一路,中国的菌草走出国门,至今已推广至全球100多个国家,在非洲的很多地方,菌草被称为“中国草”。菌草从传统的“以草代木”栽培食用菌开始,现在已拓展到了用于生态治理、以草代粮、养畜、生产板材、造纸等各行业。
再生纤维素纤维的木浆粕极大依赖进口,影响我国再生纤维素纤维行业的发展。寻找不占用耕地、非木质原料是破解影响再生纤维素纤维发展的重要渠道。菌草生长速度快、生长周期短、还具有改良土壤、防风固沙、减碳固碳的作用,特别是菌草纤维素含量高,是理想的非木源纤维素纤维。
新乡化纤率先将菌草应用于生物质纤维领域,掌握了由菌草制备浆粕并进行纺丝的相关技术,菌草纤维绿色环保,可循环利用。菌草纤维的研发成功不仅为行业提供了一种新型纺织原料,也实现了菌草在纺织方面的全新突破。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物所博士李宁作了《生物质三素分离及全组分高值化利用》的报告,阐述了生物质三素在高值化利用过程中的化学结构变化和催化反应路径,展望了菌草原料在绿色生物质化工领域的广阔应用前景。
独木不成林,菌草纤维产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上下游企业的共同努力。中国菌草纤维产业联盟已正式成立,联盟由新乡化纤股份有限公司担任常任理事长单位,来自产、学、研、用等领域的27家单位成为首批联盟成员。
在探寻再生纤维素纤维绿色健康发展的道路上,新乡化纤从未停止过脚步。新乡化纤首次将菌草用于纤维制造,开辟了“以草代木”纤维素纤维原料的新途径,对提高产业链的韧性和安全水平具有极其重要作用,也将为推动行业绿色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