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消费背景下,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在实现消费者体验提升的过程中,“即时配送”已经成为打破壁垒,实现线上线下融合的关键一环。
一方面,是线上消费正在从外卖餐饮向生鲜、零售、医药多品类和本地生活全场景拓展,消费需求更加多元化、便捷化,即时配送提供的高效配送方式,使得消费者“下单即服务”的即时需求得到满足。
另一方面,是线下传统商超、便利店、夫妻店等实体零售开始拓展线上渠道,即配服务满足了“最后一公里”这个需求,为线下零售实现数字化转型、紧抓新零售发展机遇提供了支撑。
众多互联网公司开始布局本地化业务,将“即时配送”作为重点战略之一,其中就包括早在2016年就切入同城业务的顺丰。
8月28日,国内最大的独立第三方即配平台顺丰同城发布半年度财报,数据显示,顺丰同城2023上半年收入约57.5亿元,同比增长28.8%,并首次扭亏为盈,实现净利润3030万元,同时,公司的现金流也同步转正。
由此,顺丰同城也成为了即时物流领域第一家实现盈利与自我造血的公司。
都说即时配送是个亏钱的累活,堪称劳动密集型行业,运力成本非常高。去年美团还倒贴了140亿给骑手,达达近几年也在不断亏损,全员亏损的情况下,为啥顺丰同城还能交出让大伙都满意的成绩?
顺丰同城如何实现扭亏为盈?
咱们先来看看顺丰同城是怎么赚钱的?主要分三个板块,一是面向商家的同城配送,比如咱们在零售平台看到的餐饮、商超、鲜花等全场景服务。二是面向消费者的同城取送、跑腿。三是面向物流公司提供的最后一公里配送。说到即配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餐饮外卖,但现在其实各个场景都涵盖了,还有无人配送等技术加持。
顺丰同城这业务结构可以说是非常完善。2022年,营收直接破百亿,其中外部收入同比增长28%。今年6月底,中金公司还预计顺丰同城今年利润率将高于市场预期。
要说顺丰同城赚钱的法宝,这两点很重要:一是做大规模和收入,二是精细化管理,降低成本。
咱们先来说第一点,人家在B端、C端可以说做到了极致。比如,在B端持续拓展非餐场景,和各大商家、流量平台合作,把流量做大把规模做起来。
你看,和抖音生活服务达成“团购配送”合作,和微信合作嵌入微信物流体系,流量多极化带来的规模效应也非常明显,2022年茶饮、便利店、美妆、数码等代表品类收入同比增长均超100%,那叫一个惊人。
毕竟现在越来越多商家都在搭建自己的私域获客渠道,减少对中心平台的依赖,一个靠谱的第三方运力尤为重要。而对比美团配送、达达这些局限在自身平台的模式,顺丰同城可以接入全平台,是独立的第三方,和大家不存在竞争关系,没有商流捆绑啊,反而能收获更多流量。
咱们再来看看它在C端的布局,顺丰同城喊出的口号是“取送买办+”服务生态,就是你工作生活的360度管家,加上人家还有全面的售后服务,比如“到付”、“安心送”等,这直接拓宽了高价值的业务增长,22年它的C端业务增速就达到了57%。
咱们再来说第二点,要想做到配送快又控制人力成本,提效是关键。
顺丰同城就想了三个办法,第一配送工具要多元化,必须“二轮+四轮”;第二提高性价比,强化行业少有的“中长距离”优势;第三不断去改进智能物流系统,把效率提上来。你还别说,这么一调整履约成本直接降低。
当然除了前面说的这些,顺丰同城之所以走得那么快,还有着天然的优势,脱胎于顺丰,顺丰同城和顺丰速运等业务既协同互利又各自差异化发展,可以说在行业更好地站稳了脚跟。
这不,5月顺丰同城就被纳入MSCI中国小型股指数成为新贵,今年以来股价累计反弹近40%,表现直接跑赢大市。
而且艾瑞咨询曾经测算过,预计到2026年,即时配送行业订单规模将达到957.8 亿单。按5-6元推算的话,行业收入规模可以达到万亿。
独立派优势尽显
国内的即时配送行业,其实始于大约十年前,在最近几年因为疫情等原因而进一步加速。如今,行业已经是巨头云集,既包括早前入局的外卖平台、电商平台,也不乏新加入的物流平台,或是跨界的企业们。
虽然玩家众多,但从商业逻辑和商业模式看,行业可大致分为两类玩家:第一类是商流派,也就是配合原有业务的商流平台配送服务;第二类是独立派,也就是独立第三方配送服务商。
这两类玩家,诞生于两种不同的商业逻辑,经营着两种各异的商业模式,各有千秋,但也都各有不足。
第一类企业,通常是平台为了完善自身的业务模式,而作为平台整体服务中的一个环节而成立,例如外卖即配的逻辑,就是为了服务好平台上的商家,确保自身商业模式稳固而成立。
正因为背靠大商流平台,这些即配服务商往往不愁流量,起步快,但由于与上游的平台捆绑紧密,也使得他们订单来源渠道相对集中、单一,业务拓展受限,多样化业务服务能力相对不足。
对餐饮等商家来说,与大商流平台开展即配合作是一把双刃剑,固然能解决配送问题,但也容易形成流量依赖,被“卡脖子”,因为流量费用随着商家激烈竞争逐年都在上涨,平台一旦提高抽佣,商家的成本和盈利压力也会水涨船高。因此,商家急切需要第三方即配平台,后者既可以作为替代性选择,来协助商家将配送服务分散在不同“篮子”,进而分散流量、降低风险,也能作为商家与大商流平台进行博弈的筹码,来控制流量和即配服务的成本。
尤其是非餐非标类商家,对第三方即配服务的需求最强烈。因为伴随着互联网流量红利的衰退,竞争的加剧,再加上房租、劳动力、营销等各类成本的上涨,如今的企业面临比过去更严峻的挑战。一方面,因为获客难、获客贵,企业常常为流量、增长焦虑,因此迫切希望能有新的办法拓宽渠道,以低成本、获得高增长;另外一方面,当下,很多行业都进入到产能过剩、同质化严重的阶段,因而企业无比渴望在各个环节打造差异化亮点,摆脱内卷化的竞争格局。
对于商家的差异化需求,主要提供标准化服务的商流派即配企业并没有能力满足,而这也给了第二类企业——独立派脱颖而出的机会,让他们拥有了足够的发展空间。
独立派,往往是基于外部需求诞生的,以顺丰同城为代表,其成立正是因为许多品牌大客户提出某些高端需求,比如驻店骑士队伍、品牌专属服装或装备、更高的履约时效要求……或者需要专业的团队来服务自有流量渠道,而品牌自建运力的成本过高,供应商又难以管理。顺丰同城正是从承接这些需求开始,最终从顺丰孵化独立出来,并因此形成了第三方定制化服务能力。
虽然没有自己的商流平台,做不到近水楼台先得月,但第三方即配平台更独立、更包容开放。为争取订单,独立派会将业务内容和服务类型打造得更多元、更全面。比如顺丰同城就从本地餐饮、同城零售、近场电商、近场服务等方面实现了B端和C端的全覆盖,并不断沉淀下沉城市等潜力市场需求。
多元化的业务也因此成为其高速增长的引擎,特别是非餐场景,2022年已在顺丰同城整体业务收入中占比超过60%。针对非餐场景持续深耕,顺丰同城为直播电商打造“急送+接驳+快递的一站式解决方案”,开创3C数码急速换新综合物流解决方案,推出养老餐配解决方案……在两轮运力的基础上,引入并扩大四轮运力,并推出半日达、“两轮+四轮”接驳送等产品来更好地满足中长距离、大体积或大重量、多点配送等非标准长尾场景需求。
另外,因为更独立,与其他平台不存在流量竞争,具备定制化能力的顺丰同城,还可以吸引多元化的流量来源,和微信、抖音、拼多多等大流量平台形成合作。2022年,顺丰同城便正式携手抖音生活服务,成为首批接入抖音“团购配送”的主要配送服务商;并深化与微信的合作,通过门店快送、即时物流助手、收款小账本等多种渠道接入微信生态。顺丰同城甚至也能成为外卖、零售等大流量平台的运力补充。
群雁齐飞,即配江湖故事多
在顺丰同城半年报发布之际,它和美团外卖达成合作的消息也广为流传。在这条消息之前,顺丰同城的上半年,在持续与外部牵手结盟。抖音、阿里、微信、滴滴快送,都已对顺丰同城开放大门。
这直接利好顺丰同城继续优化即配结构,开拓利润空间,其利润延续性值得期待。但当顺丰同城确立第三方即配平台“头雁”地位之时,一些新的增长价值正在被验证。
比如说用户规模的扩大和下沉市场的机遇。平台越多,用户越多。顺丰同城上半年有关下沉市场的收入同比增长20.2%至12.44亿元,截至6月30日过去12个月的活跃消费者数量也同比增长50.3%至1850万人。借助平台营造的消费场景,顺丰同城可以高效完成业务的扩张,让更多消费者感受到优质即配服务,培养消费习惯。
比如说进一步从固定的传统商业场景,转向探索新兴商业场景的机遇。顺丰同城半年报提到,为天猫超市提供的“小时达”和“半日达”服务在上半年实现收入同比翻倍增长,并满足了电商节期间的高峰需求。在微信、抖音等平台上,类似规模的需求仍然处于萌芽阶段,未来空间可观。
归根结底,用户的增长、场景的增长、消费的增长是同步的。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8万亿元,同比增长8.2%。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长10.8%,占比约四分之一。巨大的基数意味着,每一个百分点的渗透,都会为行业带来巨大价值。当前即配平台逐步走向盈利,正是渗透率提升的表现。
所以,当消费的机会继续萌发,各类配送平台继续百花齐放,蛋糕依然在变大。唯一值得即配平台格外关注的是,在流量多极化和运力供给充足的今天,即配赛道必然要走更有深度的运营路径,凸显差异化优势。顺丰同城的盈利,证明了这一点。
这会是一个和社会经济并肩前行的长期过程,结局并无定式。但现在,群雁齐飞,顺丰同城,依然在队伍前方。
公司地址
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北街街道虹山湖路42号虹山大酒店(百灵.希尔顿逸林酒店 )幢14层9号联系电话
15339537795电子邮箱
1690556182@qq.comCopyright © 2022-2023 贵州源妙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黔ICP备2022007086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