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外媒报道,在火爆的人工智能算力投资热潮下,7月12日,北美上市矿企Hive Blockchain宣布改名为HIVE Digital Technologies,未来将关注提供人工智能(AI)算力服务。而CoreWeave,美国的一家针对以太坊的加密货币挖矿公司,却在今年成为了势头正红的GPU加速云服务商。
挖矿企业集体向云市场开拔,云生意正在迎来一场怎样的革命?
拥有GPU就可以做云?
报道提到,Hive Blockchain公司拥有38000个英伟达GPU,在加密货币市场崩溃后,该公司开始重新考虑如何处理其GPU资产,正准备重新利用硬件来实现高性能计算(HPC)和人工智能应用。矿企意识到,GPU可以通过运行人工智能或云服务产生更多利润,该公司正运行一个试点计划,将GPU专用于人工智能和高性能计算,并取得了成功。
公司执行董事长弗兰克·霍姆斯 (Frank Holmes) 在一份文件中表示:“要充分利用我们的全部GPU卡,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但我们很高兴我们的测试版项目仅使用约500个GPU卡,本季度就创造了23万美元的收入。”
挖矿企业一键换壳成“云服务商”,背后是数万个GPU给的底气。挖矿起家,CoreWeave的神奇蜕变源于2018年/2019年的那个加密寒冬,不少挖矿企业倒闭,他们趁着这个机会不断抄底显卡,数百张变成数万张,数据中心增加到了七个,在这期间,他们一方面尝试为其加密矿工提供GPU云服务器,另一方面,一项新的需求正在喷涌而出,大量依赖GPU加速的企业找到他们,希望他们可以提供算力支持。
这个意外的商机,成为命运齿轮转动的节点,于是在2019年,CoreWeave开拓了新业务,将GPU云提供给其他企业开发人员,成为云玩家中的一员。
而这场始于挖矿的奇幻漂流,如今却走向了炙手可热的舞台C位,今年8月,CoreWeave利用手中的NVIDIA H100作为抵押,一举拿下了23亿美元的债务融资,约合人民币165亿元,在此之前,CoreWeave 曾融资 4.21 亿美元,估值超过 20 亿美元,并且与微软签署了AI算力协议,将在未来数年内获得数十亿美元来自微软的投资,用于云计算基础设施建设。
一直以来,云服务的本质就是算力服务,将数据中心内的计算资源(如数据库、服务器存储器)虚拟化,然后租给市场,而传统的数据中心基本都是围绕英特尔、AMD的CPU而建设,CPU主要负责控制和执行指令,可以执行任意程序,相当于整个计算机系统的大脑,而GPU则专为多任务而生,并发能力强,一系列GPU可以并行使用,与服务器、路由器和数据存储一起安置在庞大的数据中心中,足以提供传统计算机所无法企及的计算能力,在AI大行其道的今天,GPU逐渐崭露头角,成为新一代主角。
谁拥有GPU,谁就可以做云,这似乎成为了新的“胜利法则”,而英伟达凭借其独一无二的芯片优势,正成为这场范式转变背后的真正话事人。
品牌重塑发力多元化业务经营
Hive 成立于 2017 年,一直是加密货币挖矿领域的先驱。尽管在比特币挖矿领域保持着强大的影响力,该公司还是看到了利用其 38,000 个 Nvidia GPU 集群执行大规模计算任务的巨大潜力。Hive 一直在使用这些高性能 GPU 来挖掘以太坊 (ETH),这是以太坊网络的原生加密货币。然而,自从以太坊于 2022 年 9 月过渡到权益证明共识机制,降低了挖矿的盈利能力后,该公司一直在为其 GPU 探索其他收入来源。
Hive 进行品牌重塑之际,多家矿业公司正在放弃其最初以区块链为中心的模式。今年早些时候,比特币挖矿公司 Riot Blockchain 更名为 Riot Platforms,以反映其多元化的业务运营。
以太坊矿机分为两种:ASIC 和 GPU。ASIC(专用集成电路)是为特定目的而设计的计算机硬件,以太坊 ASIC 矿机中编写了适用于以太坊的哈希算法。GPU 矿机可以解决复杂的 PoW 计算,也可以用于更通用的应用程序。比如 GPU 经常出现在工作站和游戏计算机中,用于渲染图像、编码视频或执行任何其他需要重复计算的应用程序。
一些大型矿工似乎也走上了类似的道路。Hut 8 公司副总裁 Sue Ennis 告诉 Messari,Hut 8 正在考虑在以太坊合并之后挖掘其他 PoW 代币,例如 Ethereum Classic。但是,他们继续在资产负债表上只持有 BTC。Hut 8 还计划将其 GPU 哈希算力切换到 Luxor Mining Pool 挖取包括 BTC、DASH、ZEC 和 SC 等代币,所有利润都以比特币支付。
矿工从挖取 ETH 转向其他 PoW 代币的问题在于,这些代币的市场规模远不及以太坊。截至 6 月 9 日,除以太坊之外的GPU 可开采代币总市值为 41 亿美元,约占以太坊市值的 2%。
由于哈希率不能用于比较具有不同哈希算法的网络的计算能力,因此矿工总收入成为下一个最佳方法。在矿工收入排名前七的 GPU 可开采代币中,以太坊占 GPU 矿工总收入的 97%。以太坊经典占 GPU 矿工总收入的 1.9% 而位居第二。这表明没有以太坊的 GPU 可开采代币市场规模之小。
其他可通过 GPU 开采代币的公链接收以太坊算力的唯一方法是将代币价格拉升几个数量级。鉴于这些公链上的用户活跃度远低于以太坊,其代币的价格大幅上涨的概率非常小。此外,除了矿工本身之外,大多数 PoW 公链都缺乏社区。例如,即使 Ethereum Classic (ETC) 在 GPU 矿工收入榜位居第二,但该网络仅锁定了 120,000 美元的总价值和约 35,000 个日活跃地址。相比之下,以太坊锁定的总价值为 500 亿美元,每日活跃地址超过493,000个。这种差异表明,过去两年 ETC 的价格大幅上涨与网络基本面无关,主要由投机驱动。因此,即使 ETC 的价值在很大程度上是投机性的,矿工也将很难找到具有实际价值和网络使用率的替代矿币。
总体而言,矿工大规模迁移到其他 PoW 代币不太可能是可持续的解决方案。哈希率的增加都将导致挖矿难度提升,并将大多数矿工赶出盈利区间。除非矿币价格上涨几个数量级,否则该网络只能容纳以太坊哈希率的一小部分,这基于这些项目当前的基本面不太可能实现。但还是有可能会有一个 PoW 网络会让矿工们达成共识并被采用。
以数据中心为导向的业务
以太坊矿工的规模从拥有小型矿机的个人矿工发展到经营拥有数千台矿机并公开上市的大型矿企。虽然小型矿工可能会在 以太坊合并之后轻松转型,但对于在挖矿硬件、专用仓库和电力相关基础设施方面大量投资的大型矿工来说,做出下一步决定将非常困难。
Hut 8 和 HIVE Blockchain 是已经公布了其在以太坊合并后战略的两家大型公开上市矿企。Hut 8 和 HIVE Blockchain 都表示,将过渡到高性能计算行业。两家公司都收购了数据中心业务,以便重新定位企业以实现转型。这些数据中心旨在为亚马逊等云计算巨头提供网络服务的替代方案。
Hut 8 和 HIVE Blockchain 大量投资了用于挖掘以太坊的高性能 GPU 显卡,这使它们能够重新将 GPU 显卡用于提供高性能云计算服务。Hub 8 将其 GPU 描述为“GPU 中的法拉利”,他们是 NVIDIA 的三个重要客户之一。Hut 8 专门针对 Web3 行业的项目,为其提供区块链基础设施、游戏渲染和 NFT 存储等云托管服务。
随着游戏、人工智能和电影动画的蓬勃发展,对高性能计算的需求将继续增长。一旦以太坊合并发生,这种增长是大型矿工获得大量新收入来源的机会。
Web3 的目的是在开放、去中心化和无需许可的协议上重建互联网。为了实现这一点,需要建立分布式的基础设施作为基础层。这包括为视频流应用程序构建基础架构、2D 和 3D 对象的渲染以及云服务器。这些服务的共同点是它们依赖于分布式参与者网络来提供 GPU 算力服务。
这些 Web3 协议将欢迎 GPU 矿工寻找新的安身之所。值得注意的是,某些协议(例如 Akash)会设置额外的硬件资本门槛才能让矿工成为算力提供商。这个解决方案不仅对小型矿工开放,也对大型矿工开放。未来,Ennis 告诉 Messari,Hut 8 将开放其数据中心作为 Web3 协议(例如 Render Network)的节点运营商/提供者。
以AI为名的计算革命
世界正在从通用计算向加速计算过渡,这是英伟达在第二季度财报公布后的电话会上得出的一个清晰结论。
而这种转型正在各行各业发生,譬如Meta最近强调,自从推出Reels和AI推荐以来,Instagram的使用时间增加了超过24%,而微软刚刚宣布的AI合作试点,提高了10亿办公室工作人员和数千万软件工程师的生产力。数百万法律服务、销售、客户支持和教育领域的专业人士可以利用受过培训的AI系统来创造数千亿美元的新市场机会。全球最大的营销和传播服务机构WPP正在开发一个内容引擎,让WPP的艺术家和设计师可以将3D内容创作与生成式AI整合在一起,从而让创意团队能够更快速、更高效、更大规模地制作高质量广告内容。
除此之外,在药物发现领域,新模型可以减少识别新药所需的成本和时间,还可以创造更个性化的治疗方法。金融领域由人工智能驱动的变革正在改变银行业、股票交易和保险业。AI可以提高天气模型的准确性,以改善公共安全,并对农作物产量做出更准确的预测等等,可以预见,一场以AI为名的计算革命正在席卷而来,计算能力的提高正在赋能整个经济。
很显然,面对这种变化,英伟达已经在做准备,而云是第一步。算力需求直线狂飙,而价格天堑和渠道割据却在加剧供需不平衡,英伟达意识到“GPU+云”才是制胜王牌,用云的方式把用于AI训练的GPU价格打下来,以算力平权来笼络中小企业。
DGX Cloud的推出,对于那些急需算力,但资金又捉襟见肘的AI公司来说,无疑给出了一条可行之路,能让AIGC大模型厂商无需购买英伟达A100显卡等硬件,而直接按需租用云算力平台提供的算力,这使得初创企业或非头部模型厂商也能尝试进入AIGC领域,同时这些企业也将会成为由英伟达一手养成的“Cash Cow”。
除此之外,英伟达今年还先后投资了CoreWeave、Lambda Labs两家美国的中小云服务商,并且向其倾斜分配稀缺的GPU芯片。据GPU Utils网站预估,CoreWeave向英伟达预定的的H100数量约为35000-40000张。对比来看,谷歌在今年5月发布的超级计算机A3拥有大约26000个H100,亚马逊AWS在7月上线的EC2 P5 虚拟机实例基于20000块H100构建,微软在8月上线的Azure ND H100v5虚拟机,仅仅包含8块H100。这么一看,CoreWeave称自己是全球范围内唯一一家可以“大规模提供英伟达H100”的云服务商也并非虚言,英伟达靠对GPU资源的优先级分配,在持续扩大自己的生态阵线。
生成式AI起源于云端,在通用计算时代,谷歌、微软、亚马逊三大云巨头,横行四方,英伟达失去做云的先机,而在加速计算时代即将来临的前夜,新的游戏规则意味着新的赛点,无论是英伟达下场做云,还是投资入股中小云服务商,这场云生意的暗战,或许会让我们看到下一代数据中心的更迭,以及伴随而来的全新云格局的涌现。
公司地址
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北街街道虹山湖路42号虹山大酒店(百灵.希尔顿逸林酒店 )幢14层9号联系电话
15339537795电子邮箱
1690556182@qq.comCopyright © 2022-2023 贵州源妙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黔ICP备2022007086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