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人类诞生以来,蚊子就成为了我们生活中无法避免的困扰。每年,蚊子都会给人类带来大量的疾病和痛苦。因此,人类对蚊子的研究已经持续了上百年。但是,你是否想过,我们为什么要花费如此大的精力去研究这种令人讨厌的小生物呢?难道只是为了发明一种可以抵御蚊子侵扰的科技产品吗?
世界上人类幼崽哭声最多的地方是哪儿?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医院儿科的注射室。不管是输液针头还是注射器,只要这个明晃晃的东西亮出来,必定能让每个孩子痛哭流涕。毕竟在人类百万年的进化历程中,看到针刺、尖锐的东西就能立刻感受到危险,所以对针头的恐惧可以说是刻在人类基因里。但却有一个例外。有一根 “ 针 ” 戳进你皮肤的时候,你毫无感觉,甚至还有点痒痒。对,就是你最恨的蚊子。
研究蚊子已持续上百年

蚊子是疾病传播的元凶,据统计,每年约有 700 万人死于蚊子传播的疾病,如疟疾、登革热和黄热病等。为了减少蚊子对人类的危害,科学家们对蚊子的生物学特性、繁殖习性、传播途径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从而为防治蚊子提供科学依据。
然而,研究蚊子的意义远不止于此。蚊子作为一种常见的昆虫,具有许多独特的生物学特性。例如,蚊子可以适应各种环境,从寒冷的高山到炎热的沙漠,都可以找到它们的身影。此外,蚊子的繁殖能力极强,一只雌性蚊子一生可以产下数百枚卵。这些生物学特性使得蚊子成为了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模型生物。
通过对蚊子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昆虫的生物学特性,进而探讨生命的起源和进化。此外,蚊子身上还携带有一些对人类有益的基因资源。例如,科学家们已经在蚊子体内发现了可以用来治疗疟疾的基因。通过对这些基因进行研究,我们有望开发出新的抗疟疾药物。
此外,研究蚊子还可以为人类的医学技术提供启示。例如,蚊子具有独特的叮咬器官,可以轻松穿透人类的皮肤。这使得科学家们开始研究蚊子的叮咬器官,以期开发出一种无痛、无创的注射器。这种注射器可以用于给人类接种疫苗,从而大大降低接种疫苗带来的痛苦。
蚊子是如何无痛吸血的?

如果你真的抓到一只活蚊子,会发现它的口针非常软,不管你多用力,都不可能把它刺进皮肤。因为蚊子并不是直接用口针刺进皮肤,它们有一套特殊的吸血技巧。
这是一只库蚊,平时咬你次数最多的蚊子。从外表看,蚊子的口器确实很像一个针头,但实际结构非常复杂,它更像一个盾构机。我们能看到的,是蚊子的下唇,它像一个剑鞘,包裹着六根针。一对上颚,一对下颚,一个上唇,和一个舌。蚊子下颚的前段带有锯齿,它内柔外刚,越靠近尖端,表面硬度越高,负责刺锯皮肤,而上颚非常锐利,负责切割皮肤。舌头负责注入唾液,上唇负责吸血,而那个 “ 剑鞘 ”,也就是下唇,负责引导位置和撑开伤口。
所以蚊子并不是在用一根针咬你,而是用了个 “ 6+1 ” 的配置来吸你的血。首先,蚊子会绷紧口器,对你的皮肤来一次动态冲击。这时候,它下唇包裹下的 “ 六脉神剑 ” 会集体出鞘,率先攻击的是上颚,这根针拥有最锐利的尖端,就像一把花剑刺入你的皮肤,然后是尖端带有锯齿的下颚,它负责锯开皮肤,让口器继续深入。
这时候从皮肤外面看,蚊子的下唇正弯曲成一个拱形,下方紧贴着你的皮肤。它一边撑开伤口,一边引导其他口器寻找血管,就像捏住钉子的左手一样,为右手提供落锤方位的指引。但蚊子并不能百分百找到血管,所以它的上颚和下颚就像一把瑞士军刀,用 10-15hz 的频率,反复的刺入和切割,在你的皮肉间游走,寻找合适的毛细血管。这个叮咬过程甚至会持续几分钟。
终于,这只蚊子找到了目标血管,于是口器中心位置的两个管道,上唇和舌就开始工作了。舌负责把唾液注射到你的血管里。蚊子唾液含有按蚊素( anophelin ),能够防止血管凝血,让血液更容易流动。并且含有麻醉效果的蛋白质,能在吸血的时候降低你的皮肤敏感性。
蚊子口器的最后一步才是吸血,这时候终于轮到上唇工作了,它和下颚一样外柔内刚,越靠近尖端,表面硬度越高,它负责插入毛细血管,将新鲜血液运出去。当吸血太多的时候,蚊子腹部会膨胀到比自身还大,这时候它会分离出血液中的水分,腾出空间来储存更有营养的血红细胞。整个吸血过程差不多要 240 秒,即使是无干扰的条件,蚊子都有一半几率吸不到血。
蚊子口器为研发无痛针头提供依据

看完蚊子的吸血过程,它无痛吸血的奥秘也就破解了:一是它带有麻醉剂的唾液,二是微小却结构各异的口器,以及振动刺入的方式。日本科学家神山文男受蚊子 “ 无痛吸血 ” 的启发,开发出一种极细的注射针头,直径只有 60 微米,将多个这样的微针阵列排布,就实现了药物的快速输送。
这种微针只有几百微米到几毫米长,可以恰好穿过皮肤角质层而又不触及痛觉神经,在皮肤表面形成给药通道,使药物到达皮肤指定深度,并进入皮下的毛细管网被吸收,在药物渗透的同时又不会引起痛感和皮肤损伤。微针技术可以说是药物输送和血液采样的一次技术飞跃,特别对于糖尿病等需要长期注射药物的人群来说,再也不用忍受注射疼痛了,这种感觉只能用一个字形容,爽!
不过由于人造微针是直接刺入皮肤,刺入力比蚊子口针大 3 个数量级,在刺入过程中容易发生屈曲和断裂,目前还没有实现大规模的临床应用。而蚊子上唇端部还可看到一个长 20~25 μm 的 V 形加强筋,这个结构增强了上唇强度和刚度,因而不容易发生弯曲破坏。这个大自然的设计比所有普通针头和微针设计高明得多。所以从造物主的角度来看,现有技术制造的仿生针只是对蚊子口器的拙劣模仿。
这种注射器的开发,将给人类的健康带来革命性的改变。目前,疫苗接种是预防疾病的重要手段,然而,疫苗接种的过程却常常让人生畏。无论是针头的刺痛,还是接种疫苗后的反应,都让人感到痛苦。而如果能够使用蚊子口器类似的无痛、无创的注射器,那么接种疫苗的过程将变得更加舒适,人们也将更愿意接受疫苗接种,从而大大提高疫苗的接种率,有效预防疾病的发生。
此外,蚊子的叮咬器官还可能为人类的其他医学技术提供启示。例如,蚊子的口器能够在穿透皮肤的同时,将一种抗凝血的物质注入人体,使得血液不会在口器处凝固。这种技术如果能够应用于人类的医学技术中,那么对于血液病患者的治疗将带来极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