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两桶油,在中国的石油与能源产业中,中石油和中石化是两家无法忽视的巨头。更是流传着“南石化,北石油”的传闻。意思大致是南方是中石化的主战场,而北方就是中石油的天下。
除了南北“划分”之外,中石油侧重传统化石能源的勘探与开发,即能源开采。而中石化则偏重于石油化工、炼油和生产下游产品。
广东石化项目总投资654亿元,是中国石油集团公司一次性投资规模最大的炼化项目,中石油广东炼化一体化项目完美收官,把大南海石化工业区打造成为中石油集团长江以南总部基地。
1.广东石化:引领发展的召唤
今年8月26日,广东石化有限责任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康志军,注册资本200亿人民币,经营范围包括石油制品制造、销售,化工产品生产、销售,成品油仓储,住房租赁等。股东信息显示,该公司由中国石油(601857)、揭阳市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共同持股。
而早在5月30日下午,中国石油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国内一次性建设规模最大的世界级炼化项目,被业界称为“超级炼化航母”的中国石油广东石化炼化一体化项目全面投入商业运营。

广东石化项目位于广东省揭阳市,于2018年底项目建设正式启动。项目占地920公顷,处在我国沿海经济带的关键位置,是国内外唯一可全部加工劣质重油的炼化一体化企业,被列为广东省制造业“十四五”规划重点支持的四大油气炼化基地之一。
作为中国石油一次性投资规模最大的炼化一体化项目,广东石化项目每年可加工原油2000万吨,生产乙烯产品120万吨、芳烃产品260万吨,并配套建设30万吨级原油码头和5千吨至10万吨级产品码头,工艺装置41套,总投资654亿元,堪称世界级炼化“巨无霸”。
作为“三区域一基地”中的南方炼化基地,广东石化项目是中国石油在广东省东部沿海地区布局的千万吨级炼化一体化项目,是其国内外唯一可全部加工劣质重油的炼化基地,更是其实现国内炼化业务向产业链和价值链中高端迈进的成功实践。项目投产后,将为华南地区特别是粤港澳大湾区增加近250万吨/年的化工产品原料国内供应、就地供应、隔墙供应,进一步满足该地区对化工原料的需求。
据悉,广东石化项目预计年销售收入可达820亿元,实现利税达200亿元,形成的引擎效应能完善粤东地区石化产业链,加快形成万亿级绿色石化产业基地,进一步提升广东省内区域协调发展水平。目前,以该项目为龙头,揭阳大南海石化工业区已成功签约新材料、精细化工、生物医药优质化工产业项目,总计划投资达千亿元。
2、压缩机一响,黄金万两;压缩机一停,效益为零
百万吨乙烯项目是国家的重大项目,而俗称“乙烯三机”的裂解气压缩机、丙烯制冷压缩机和乙烯压缩机又是百万吨乙烯装置中最关键、最难国产化的项目。“乙烯三机”处在乙烯生产的源头,是乙烯装置的核心设备,是保证乙烯装置安全、稳定、长周期、满负荷、高效率运行的强心脏。”然而,我国在大型、复杂压缩机领域的技术研究和综合技术能力相对薄弱,大型高端离心压缩机技术和产品长期受制于国外。
在百万吨乙烯建设过程中,一个个科研项目被攻克,一项项世界纪录被刷新,无数科技创新成果的积累,才最终实现了百万吨级乙烯装置国产化的目标。
不久前,陕鼓动力百万吨级乙烯装置三机组开发研制方案通过行业专家评审,意味着乙烯装备国产化的进程上再添一员猛将。
3、控炼·少油·增化
“双碳”目标驱动下,“控炼少油增化”是大势所趋。

石油化工行业产业链分为两段,前半段是炼油,后半段则是化工。一般比较大的炼化企业会按照流程分成炼油厂和化工厂。炼油工艺在分馏、精制后可产生高品质燃料。随着我国原油对外依存度的增加,炼厂面临着“原油质量越来越差、产品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环境保护要求越来越高”的三大挑战。炼油能力严重过剩。燃油效率不断提高、清洁能源的广泛使用,迫使燃料需求放缓,而反观全球化学品需求在未来十年仍然能保持年均 4%的可观增速。
石化产品占世界石油需求增长比例,到 2030 年会超过三分之一,到 2050 年将会接近 50%。减油增化、少油多化是缓解当前炼油过剩、烯芳烃供应不足矛盾的重要措施,也是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抢占先机的必要手段。对现有生产装置进行运行优化、对汽、柴油组分深加工,对炼厂实现“减油增化”有着重要意义。
当前市场缺乏的是高端化学品,但炼厂当前的转型规划大多以生产“三烯”“三苯”等基本有机化工原料为主,因此短期内一拥而上,可能会造成基本有机化工原料的过剩。从市场形势来看,国内柴油消费量在2015年已达到峰值(1.73亿吨),汽油消费增速目前明显放缓,预计2025年达到峰值(1.56亿吨)。炼油产能过剩明显。国内化工产品需求持续增长,乙烯消费和供应仍处于快速增长阶段。2021年,我国乙烯产能4168万吨/年,产量3747万吨,乙烯当量消费量5832万吨,自给率约为64%,乙烯对外依存度相对较高。
广东石化立帜于南海之滨,布局未来发展,引领行业转型升级,带动区域经济增长,保障国家产业安全。这面旗上,是中国石油作为能源央企的使命和担当;这面旗下,是新时代“金花”品牌凝聚的智慧和实践。
近年来,中国石油大力推进炼化业务转型升级,进一步深化“三区域一基地”发展格局和企业发展定位,推动炼化企业逐步从“燃料型”向“材料型”转型,推动烯烃生产原料向多元化、低成本转型,推动化工产品向高端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