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据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告,芳纶龙头泰和新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一种生物基聚酰胺纤维及其制备方法“,授权公告号CN116815344B,申请日期为2023年8月。
1、新能源电池涂覆等业务有望爆发
在高科技纤维材料中,芳纶占有十分突出的地位,其具备阻燃、耐温、高强、绝缘和抗辐射等优异特性,与碳纤维、高强高模聚乙烯并称世界三大高性能纤维。芳纶材料一直受国外限制,供应的长期短缺,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高端装备制造等相关领域的技术进步和健康发展,是攸关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的重要战略物资。

芳纶除了在其传统领域的应用外,近期还迎来了一个超级爆点——新能源车电池涂覆。这也很有可能是公司股价如此强势的原因之一。
新能源车的电池,都需要使用隔膜,其作用是分隔电池正极、负极,防止短路,同时允许电解质离子来回通过,隔膜厂商生产出来的是基膜,但其后续一般还需要一步涂覆,才可以具备更优秀的性能。
这部分涂覆的材料,其技术核心在于浆料的配方,同时浆料在隔膜涂覆中成本占比较大,一般浆料占涂覆总成本的65%。可见涂覆材料在隔膜产业中的重要性。
涂覆的浆料,需要具备耐高温性、抗穿刺性、良好的有机物浸润性(电解液多为有机溶液,涂覆材料也为有机可以加快电池充电速度,提高效率)、抗氧化性等特点。
而这些优点,芳纶都有。泰和新材也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与传统涂覆材料相比,芳纶涂覆做成的电池在安全性能、快充性能和循环寿命等方面全面超越陶瓷涂覆隔膜电池。
芳纶涂覆并不是停留在ppt上的产业,在特斯拉最新生产的Model S车型中,已经使用了芳纶涂覆的电池。由于性能的优越性,未来越是高端的车型,越会倾向于使用性能较好的芳纶涂覆材料。
针对芳纶涂覆业务,已经有很多机构投资者注意到了这一投资机会,在2月3日的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中,泰和新材表示,在公司还没有产品时,汽车厂、纷纷主动上门,除了个别电池龙头,均已与公司有过接触。而23年3月,泰和新材就将正式产出涂覆产品,顺利的话,年底就可以完成送样流程。
中国银河证券在研报中援引高工锂电预测指出,2025年全球动力电池出货量将达到1550GWh,对应隔膜需求约295亿平方米,假设芳纶涂覆渗透率70%,对应涂覆隔膜市场需求将达到200亿平方米。
而泰和新材2022年9月26日在互动平台表示,根据国内外电池厂的意向报价,芳纶涂覆每平方米毛利将在1元以上,最终盈利情况将取决于项目投产后公司与客户协商确定的销售价格。
当然,这个两年达到70%渗透率的预测可能过于乐观,但即使保守估计,芳纶涂覆进展并不迅速,渗透率达到30%,每平方米毛利也仅为董秘预测的下限1元,并且不考虑泰和新材扩产,公司只能占据20%的市场份额,仅芳纶涂覆一项2025年都可以为公司带来295*0.3*1*20%=17.7亿的利润。该业务2025年只给予成长缓慢的15倍pe,都将超过泰和新材目前233亿的总市值。
虽然新材料领域也面临一定的技术迭代风险,但至少从目前的竞争格局来看,芳纶涂覆的渗透是大势所趋,泰和新材在芳纶涂覆业务中的前景也将十分广阔。
除了新能源业务,泰和新材还有两项新业务正在开发,其中一项是海洋生物基新材料业务,公司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目前该款纤维已处于小试阶段,由于其采用天然海洋生物成分,亲肤性非常好,未来有望应用在替身内衣甚至医美用品等行业,由于其材料来源于海洋生物,材料大量产出后毛利也有望十分突出。
而泰和新材的另一项业务则是绿色印染业务,该项业务主要应用在纺织领域,23年下半年就有望投产,与传统印染相比,该印染具有即时染色、环境友好、天然抑菌、节能降耗、过程安全等优点。
2、新业务打开新格局
泰和新材聚焦高新技术材料主业,确定了新能源汽车、智能穿戴、绿色制造、生物基材料、信息通信、绿色化工六大新业务发展方向。
结合此次获取专利一事来看,泰和新材接下来或将重点布局生物基聚酰胺纤维这一高性能纤维,根据全球非营利组织Textile Exchange(纺织品交易所)的全球可持续纺织品市场调研报告,过去的20年里,全球纺织纤维产量几乎从2000年的5800万吨增加到2021年的1.13亿吨,预计到2030年将增长到1.49亿吨,而生物基聚酰胺纤维的份额占聚酰胺纤维市场份额的0.4%左右,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
根据授权专利显示:本发明涉及生物基聚酰胺纤维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生物基聚酰胺纤维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的制备方法为:S1、惰性气体保护下,对苯二胺和杂环二胺溶解于极性溶剂中,添加呋喃二甲酰氯进行聚合反应,反应结束后,调节pH至弱碱性,得到生物基聚酰胺聚合体溶液;S2、将生物基聚酰胺聚合体溶液采用湿法纺丝工艺进行纺丝,得到生物基聚酰胺纤维。所述杂环二胺为2,3‑二氨基吡啶、2,5‑二氨基吡啶或2,6‑二氨基吡啶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的极性溶剂为N,N‑二甲基甲酰胺、N,N‑二甲基乙酰胺、N‑甲基吡咯烷酮或二甲基亚砜。所述生物基聚酰胺纤维具有本质阻燃性能,且强度较高,具有很好的后染色性能。
聚酰胺,即尼龙的出现使纺织品的面貌焕然一新,是合成纤维工业的重大突破。在纺织行业,石油基聚酰胺几乎占据“半壁江山”,但其高温高压的生产过程造成废水和二氧化碳的高排放,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为减轻环境负担,降低环境污染,绿色纤维产品的环保可持续价值逐渐凸显,生物基聚酰胺应运而生,代表产品:PA56;代表企业:凯赛生物。
PA56是由生物基戊二胺和石油基己二酸聚合而成的聚己二酸戊二胺,因戊二胺相较PA66中的己二胺少一个碳原子而得名。PA56继承了聚酰胺类纤维的基本特点,同时由于碳原子比例的不同,赋予生物基尼龙56独特的微观结构,拥有比PA66更为独特的优势:生产过程更绿色、含有未饱和氢键更柔韧、纤维玻璃化温度低于PA66,能够在大温差中保持柔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