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锂电中上游部分材料价格大跌,引发业界对核心材料供需格局变化的猜测,电解液领域也不例外。
3月27日,新宙邦发布的2023年一季度业绩预告显示,公司预计2023年一季度净利润为2.15亿元-2.65亿元,上年同期为盈利5.12亿元,同比下降48.20%-57.98%。
对于电解液领域利润下滑,业内人士表示,一方面是受下游新能源汽车去库存、电池企业开工不足等因素影响,致电解液企业出货量不及预期;另一方面,作为电解液材料中重要的锂盐,因上游碳酸锂价格较去年高点时已过“腰斩”,且仍未收跌,引发电解液价格连锁反应持续下跌,产品销售额下降,影响相关企业营收和利润。
结合部分电解液相关企业发布的2022年年报和2023年一季度报看,企业可以“躺赚”的日子正悄然改变。
2022年下半年开始,电解液相关产品价格已进入下降通道,从新宙邦公布的2022年年报可以佐证,去年下半年电池化学品(电解液相关产品)平均售价为42.71元/Kg,较上半年均价下降21.02元/Kg,环比大幅下降近33%。
市场数据显示,作为电解液主要原料的六氟磷酸锂,2022年创出超59万元/吨的价格新高后,开始下跌。2023年以来这一下跌趋势仍在继续,3月23日六氟磷酸锂价格已跌至12.1万元/吨,相较巅峰时期跌幅近80%。受此影响,电解液的价格出现持续大幅下跌局面,相关企业的一季报数据不太好看也就不难理解了。
而对于目前电解液领域营收、利润大幅下滑的现状,业内人士表示,电解液价格从“顶峰”大幅滑落,其实在2022年已初见端倪。
1、电解液行业现“过山车”
实际上,2021年至2022年年中,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进入放量阶段,受益于动力电池市场的快速扩张,电解液市场一同出现爆发式增长,迎来产业“鼎盛时期”。2021年8月,有媒体在探访华盛锂电时,其生意火爆到买主拿现金也得排队等待。

也正是因为生意过于火爆,包括华盛锂电在内的多家业内企业都迅速开始大规模扩产,扩产项目“蜂拥而至”。
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中国锂电四大主材规划投资金额超5000亿元,扩产项目数量为156个。其中,电解液扩产项目33个。按公布投资金额的32个项目统计,2022年中国电解液项目投资总金额近600亿元。
粗略统计,2022年六氟磷酸锂新增产能(已投产)超8万吨,VC新增产能(已投产)超2万吨,电解液市场新增产能超35万吨。受产能大幅释放影响,六氟磷酸锂产品市场均价由2022年年初的55-58万元/吨跌至2022年12月底的21-23万元/吨,VC产品市场均价由同期的45-50万元/吨跌至12月底的9-10万元/吨左右。
值得注意的是,电解液相关材料大幅降价,产能过剩警钟敲响,但并未影响企业的扩产热情。
2、企业加码扩产,或看好后市?
目前,全球锂离子电池电解液主要参与企业集中在中国、日本和韩国,我国产能和出货量均居首位。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电解液年产能超过100万吨,其中我国本土企业的年产能合计为76万吨,占据超70%的市场份额。而从全球出货量数据来看,2021年全球电解液出货量达到56万吨,其中我国市场出货量约50万吨,市场占有率高达86%。
另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全球头部电池企业规划到2025年的锂电池产能已超过3.5TWh。相关机构预计,2025年全球锂电池电解液需求量将达到216.3万吨,2030年将达到548.5万吨,其中85%以上的需求量将由中国企业来满足。

我国现有电解液产能约167万吨/年,预计到2024年产能将扩张至430万吨/年,行业竞争格局将日益激烈。
3、行业加速洗牌,产业链上还有哪些亮点
电解液规模化扩产后配方总体趋于标准化,未来电解液行业的竞争核心一方面是在新型锂盐、新型添加剂、高电压电解液等新产品的研发技术储备,一方面是原料的成本控制和规模化降本速度;2022年11月起六氟磷酸锂及电解液开始新一轮跌价有望加速行业尾部产能去化,头部企业在自供比例、原料生产工艺及收率等方面具备明显的成本优势,在新型添加剂等新产品布局领先,份额有望提升。
六氟磷酸锂:天赐材料、多氟多等头部企业形成显著成本端优势
六氟磷酸锂的电导率、溶解度、热稳定性、集流体保护的综合性能较好,预计仍将成为未来主流锂盐。行业进入成本竞争阶段,多氟多在HF溶剂法基础上进行创新,形成了一套“双釜法”生产固态6F的工艺,在原料来源、原料利用率、副产物经济价值、生产效率、产品纯度五大方面建立优势:天赐材料采用有机溶剂法生产高纯液态6F,其工艺路线在氢氟酸用量、投资强度与折旧、能耗、原料选择及副产物上相比传统固态6F具备明显成本优势。
溶剂主流为碳酸酯类混搭溶剂,添加剂用量最大的为VC与FEC
目前锂离子电池电解液主选溶剂为各类碳酸酯类溶剂掺混制成,用量较大的主要为EC、EMC、DMC三类,其中由于磷酸铁锂电池注重改善导电性,DMC用量会更大,而三元电池注重改善低温性能,EMC用量会更大。而DEC、PC主要用来提高电解液高温性能少量添加。电解液添加剂中用量最大的为VC、FEC等成膜类添加剂。其中VC成膜性能好但高压下阻抗会增加,在磷酸铁锂电池中添加量较大;FEC与硅基负极适配性高在三元电池中添加较多,且在高电压电解液中有望作为溶剂使用,未来有望快速放量。
LiFSI、高电压电解液、钠电电解液等新产品有望贡献超额利润
LiFSI能够提升电池的低温性能、循环寿命、耐高温性能,与高镍电池比较适配,未来4680电池放量有望提升FSI用量;当前时点由于LiFSI收率提升难度较高,价格较高享受超额利润,往后看由于各厂商生产工艺均为氯磺酸法,行业产能扩充完后收率或将成为竞争核心。高电压电解液需要新型添加剂及溶剂体系,当前产业链主要开展4.4-4.45V电解液研究,添加剂以腈基化合物、硫酸酯为主,溶剂以FEC、砜类溶剂为主。钠电电解液的溶质赛道中六氟磷酸锂老玩家具备工艺优势,溶剂赛道中羧酸类及醚类溶剂比例有望提升。

电解液行业呈现垂直一体化趋势。未来,谁的工艺领先,谁的成本低,谁就会在洗牌中活得更滋润。通过工艺领先,构筑成本‘护城河’,也是应对市场竞争的很好方式。龙头企业凭借成本优势,同时持续保持研发提供个性化定制产品,竞争力更强。因此,龙头电解液份额也会加速集中。
也有业内人士认为,当前,头部企业相对来说与电池厂客户的黏性更高,短期产品增量仍将集中于头部企业。随着下游需求的快速增长,具备技术优势以及产能优势的企业也将拓宽自己的“护城河”,行业格局会进一步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