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球主要跨国化企纷纷公布第一季度财报,业绩喜忧参半,商业环境仍充满挑战,需求依然疲软。但他们认为,今年开局好于预期,市场保持长期增长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全年展望保持不变。
一、市场疲软但开局超预期
第一季度,跨国化企的普遍反馈是,虽然财务报告的指标较去年同期下滑,但实际业绩仍超过了公司自身和市场分析机构的预期。
科思创宣布,受销量和销售价格下滑影响,该集团第一季度销售额同比下降20.1%,至37亿欧元;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EBITDA)受销量和利润率下降影响,同比降低64.5%,至2.86亿欧元,远超公司和市场预期。科思创财报称,此前预计第一季度EBITDA为1亿~1.5亿欧元,分析师预测为1.58亿欧元,而实际达到2.86亿欧元。
科莱恩第一季度因7%的销量和业务组合下降以及其他因素导致EBITDA下降24%,至1.67亿瑞士法郎,EBITDA利润率为13.9%。但科莱恩首席执行官康睿德认为:“科莱恩在第一季度宏观经济的逆境中仍然取得了坚韧的营收结果,经受住了当前的全球经济逆风。”他说,这些都源于公司最近几个季度所采取的强有力的定价政策,以及实施的新的组织模式,从结构上改善了企业的产品组合,以致公司的现金增值在2023年前3个月继续保持积极势头。他强调:“虽然与经济环境相关的不确定性和风险依然存在,但科莱恩对全年的预期仍保持不变。”
其他主要企业方面,第一季度,陶氏出现净亏损;伊士曼销售收入同比下滑11%;SABIC净利润环比增长124%;索尔维实现2.94亿欧元净价收益,净销售额内生式同比增长2.0%,至32亿欧元。
二、看看各家都是哪些产品在赚钱
1、巴斯夫
销售额:200亿欧元,同比下降13.4%
巴斯夫集团2023年一季度销售额为200亿欧元,同比下降13.4%。其主要原因是几乎所有的业务领域均受到需求疲软的影响,导致销量下滑。另外,产品价格略有下降,也影响了销售额表现。
不计特殊项目的息税前收益(EBIT)下降至19亿欧元,同比下降31.5%。这主要由于化学品和材料业务领域的盈利大幅下降。
巴斯夫在农业和汽车领域的业务表现对此业绩有较大贡献。
2、陶氏公司
净销售额为119亿美元,同比下降22%
陶氏公司2023年第一季度财务报告,摘要如下:
净销售额为119亿美元,同比下降22%,所有运营板块均有下滑,主要原因是全球经济活动放缓。销售额环比持平,因功能材料和涂料、包装与特种塑料运营板块的销售额上升被工业中间体与基础设施运营板块的下滑抵消。
销量同比下降11%,主要原因是欧洲、中东、非洲和印度区域(EMEAI)销量下滑15%。销量环比上升2%, 主要由于功能材料和涂料、包装与特种塑料运营板块销售增长。
本地价格同比下降10%,环比下降4%。由于全球经济持续低迷,行业供应过剩,所有运营板块及区域均出现下降。
GAAP净亏损为7300万美元。经营性息税前利润(EBIT)为7.08亿美元,同比下降17亿美元,所有运营板块均出现下滑,原因是为适应市场动态变化而下调当地定价和降低开工率。环比上升1.07亿美元,主要由功能材料和涂料运营板块带动。
3、杜邦公司
净销售额为30亿美元,同比下降8%
杜邦公司发布2023年第一季度财务业绩:
杜邦公司执行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溥瑞廷(Ed Breen) 表示,虽然半导体技术和电子互连科技的销售额在本季度如预期那样有所下降,但工业解决方案、水处理与防护业务都实现了内生业务增长,同时,市场对公司汽车胶粘剂产品线的需求持续强劲。
4、LG化学
销售额:14.4863万亿韩元,同比增长24.9%
LG化学2023年第一季度业绩:
● 销售额:14.4863万亿韩元
● 营业利润:7910亿韩元
与去年同期相比,销售额增长24.9%,营业利润减少22.8%。
*不含LG新能源,LG化学第一季度销售额为7.5286万亿韩元,营业利润为1410亿韩元。
在全球经济低迷的形势下,LG化学第一季度销售额和收益环比有所改善。虽然第二季度仍存在不确定性宏观因素,但石油化学的需求将逐渐恢复,尖端材料、新能源也将保持强劲增长势头。
5、石油化学
● 销售额:4.5786万亿韩元
● 营业亏损:508亿韩元
全球经济放缓导致家电、建筑行业持续低迷,主要产品需求疲软。但通过去年四季度定期维护开工率上升,亏损幅度环比收窄。
第二季度在上游供应过剩的情况下,随着进入季节性旺季需求开始恢复,市场情况有望得到改善。
6、尖端材料
● 销售额:2.5614万亿韩元
● 营业利润:2027亿韩元
与前一季度相比,在电池材料需求恢复、销售额大幅增长的同时,主要产品的收益性也得到了改善。
第二季度电池材料销售额及收益可能会受到金属价格下跌趋势的影响,但通过库存管理及扩大以高附加价值为中心的IT半导体材料销售,收益性将保持坚挺。
7、LG新能源
● 销售额:8.7471万亿韩元
● 营业利润:6332亿韩元
北美电动汽车电池出货量增加及销售状况的改善促进了销售额的持续增长,受收益性提高及美国IRA税收优惠补贴等积极因素影响,营业利润得以增长。
预计第二季度以北美为中心的市场需求仍将保持坚挺,随着美国当地产能扩大及实现稳定量产等,将有望获得税收优惠。
8、SABIC
销售额为105.8亿美元
SABIC2023年第一季度财报:
● 第一季度的销售额为396.9亿沙特里亚尔(合105.8亿美元)。
● 净利润为6.6亿沙特里亚尔(合1.8亿美元),较上季度增长124%。
SABIC表示,公司正密切关注全球市场需求与复苏情况,2023年第一季度新增产能给全球价格施加了更多压力,公司将继续努力控制运营成本。尽管当前市场存在不稳定性,公司实现增长、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初心不变。
9、阿科玛
销售额为25亿欧元,同比下降12.6%
在去年年底持续低迷的大环境下,阿科玛集团2023年第一季度取得了稳健的财务表现。
销售额为25亿欧元,同比下降12.6%:
● 受欧洲市场需求持续疲软、美国建筑业放缓迹象及中国电池市场暂时性去库存化现象影响,销售量有所下降
● 受益于将产品组合定位在高附加值解决方案上,产品价格总体上充满韧性
● 阿科玛在高性能解决方案领域的可持续创新(如生物基可回收材料、3D打印和更环保的涂料)上受益
息税折旧及摊销前利润(EBITDA)为3.67亿欧元,EBITDA利润率为14.5%。
调整后的净收入为1.62亿欧元,相当于每股2.17欧元。
10、赢创
销售额:40亿欧元,同比下降11%
赢创2023年第一季度财报:
2023年第一季度销售额下降11%,为40亿欧元。销量下降14%。通过提高销售价格,赢创抵消了部分销量下滑和通货膨胀带来的影响。调整后息税折旧及摊销前利润(EBITDA)下降44%,为4.09亿欧元。
业务部门业绩表现:
特种添加剂业务部门:
第一季度销量减少,导致销售额下降12%,为9.21亿欧元。产品销售价格有所提高,从而转嫁了上涨的原材料和能源成本。
用于建筑和涂料行业的产品的销售额显著减少。用于聚氨酯泡沫和耐用消费品的添加剂销量下降,导致销售额减少。对于用于汽车行业的添加剂,较高的销售价格抵消了销量的下滑,销售额保持稳定。特种添加剂业务部门调整后EBITDA为1.68亿欧元,同比下降33%。第一季度调整后EBITDA利润率从去年同期的24.0%降至18.2%。
营养与消费化学品业务部门:
第一季度销量大幅减少,导致销售额下降15%,至8.86亿欧元。
赢创正在调整动物营养业务线的经营模式,从而增强氨基酸业务的竞争力和盈利性。蛋氨酸价格的持续下跌表明这项措施迫在眉睫。该业务的销售额大幅下滑。相比之下,用于健康与护理行业的产品销量下降,然而由于销售价格有所提高,销售额与去年相比仅略有下降。营养与消费化学品业务部门调整后EBITDA下降66%,为7600万欧元。调整后EBITDA利润率从2022年第一季度的21.4%降至8.6%。
智能材料业务部门:
第一季度销量减少,导致销售额下降7%,为11.88亿欧元。
原材料成本上升导致产品销售价格有所增加。由于市场需求下降,无机产品的销售额显著减少。销售价格的提高反应了可变成本的上升。德国马尔高性能聚合物聚酰胺(PA12)生产装置的新增产能满足了市场的强劲需求。由于销量下降和原材料成本上涨,智能材料业务部门调整后EBITDA下降23%,为1.64亿欧元。调整后EBITDA利润率从16.5%降至13.8%。
功能材料业务部门:
由于销量和销售价格下跌,第一季度销售额下降16%,为7.07亿欧元。碳4产品需求减少,价格下滑,导致销售额显著下降。
超级吸水剂销售价格的提高使销售额有所上升。功能材料业务部门调整后EBITDA下降55%,为3700万欧元,这主要是由于销量下降。调整后EBITDA利润率从9.7%降至5.2%。
尽管第一季度困难重重,赢创仍确认2023年预期的盈利目标。
赢创执行董事会主席库乐满(Christian Kullmann)表示:“今年年初的形势比我们预计的更具挑战性。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在第一季度看到了业务复苏的迹象。2月和3月的营业利润均实现了环比增长。”
11、科思创
销售额同比下降20.1%至37亿欧元
科思创2023财年开局超出预期。
2023年第一季度,主要受销量和销售价格下滑影响,集团销售额同比下降20.1%至37亿欧元(去年同期:47亿欧元)。
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EBITDA)受销量和利润率下降影响,同比降低64.5%至2.86亿欧元(去年同期:8.06亿欧元),但远超公司和市场预期。
面对挑战,两大板块设置占据优势
功能材料板块专注于以具有竞争力的市场价格可靠地供应标准产品,而解决方案和特殊化学品板块则通过快速创新结合应用技术服务满足对复杂产品的需求。
12、索尔维
净销售额内生式增长+2.0%至€32亿欧元
索尔维2023年一季度业绩表现强劲。业绩亮点:
● 与去年同期相比,2023年第一季度净销售额内生式增长+2.0%至€32亿欧元。包括汽车电池、建筑建造以及受消费驱动的产业在内,多个终端市场需求疲软,导致了销量下滑(-12%),但提价举措(+14%)抵消了其影响。提价措施使收入增长€4.21亿欧元,覆盖€1.27亿欧元变动成本增长,为2023年第一季度带来€2.94亿欧元净价收益。
● 2023年第一季度基本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EBITDA)比去年同期内生式增长+22.0%,达€8.39亿欧元。材料(+35%)和化学品(+19%)业务的增长足以抵消解决方案(-9%)业务的下滑。与2022年第四季度相比,本季度实现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14%增长。
13、伊士曼
销售额:24.12亿美元,同比减少11%
2023年第一季度与2022年第一季度综合财务业绩对比:
销售收入下滑11%,原因在于销量/产品组合下降9%,业务剥离带来6%的不利影响,再加上汇率产生了2%的不利影响,但6%的售价上调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这些不利影响。
大部分产品线的销量/产品组合下降主要是由于耐用消费品、楼宇与建筑、个人护理与水处理等多个终端市场的基本需求持续疲软,以及客户持续的去库存趋势。汽车市场的增长,尤其是对高级中间膜和高性能膜的需求上升,部分抵消了这一疲软趋势的影响。2022年主要在纤维和特种材料业务实施的提价策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原材料、能源与分销成本大幅上涨带来的压力。
2023年第一季度与2022年第一季度各业务的业绩对比:
特种材料
销售价格上涨10%,但销量/产品组合下降6%,汇率产生了3%的不利影响。销售收入相对不变。
以高级中间膜与特种塑料产品线为首的价格上涨主要源于2022年的高通胀水平。特种塑料销量/产品组合下降的原因在于持续的需求疲软与客户的去库存力度加大,尤其是在耐用消费品和消费品终端市场。漆面保护膜与用于电动汽车的高级中间膜等高端产品的销售额上升,促使产品组合优化,再加上汽车市场的总体需求改善,部分抵消了这一不利影响。
添加剂及功能材料
销量/产品组合下降15%,而销售价格上涨了4%,部分抵消了这一不利影响。销售收入下滑13%。
该业务销量/产品组合下滑的原因在于楼宇与建筑、水处理和个人护理终端市场的需求疲软以及客户的去库存趋势加剧。2022年的高通胀水平带动以功能性胺类与护理添加剂产品为首的销售价格上涨。
纤维
销售价格上涨推动销售收入增加42%。醋酸纤维丝束的销售价格大幅上涨的原因在于2022年行业产能利用率的上升与原材料、能源和分销价格的上涨。
化学中间体
销量/产品组合下降12%,销售价格下滑5%,销售收入下降18%。增塑剂与烯烃类销量/产品组合下滑的主要原因在于楼宇与建筑、耐用消费品与工业终端市场需求持续疲软。销售价格下滑主要由于原材料价格下跌。
14、瓦克化学
销售额:17.4亿欧元,同比减少16%
瓦克化学股份有限公司2023年第一季度销售额与利润低于上年同期。
● 瓦克集团在报告期内实现销售额17.4亿欧元,比上年同期(20.8亿欧元)减少16%;销售量降低是主要原因。较上一季度(18.3亿欧元),销售额环比下降5%。
● 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EBITDA)2.81亿欧元,较上年同期(6.44亿欧元)下降56%,比上一季度(3.55亿欧元)减少21%。除销售量减少外,能源价格同比上涨也是导致EBITDA下滑的原因;生产设施整体利用率低于2022年第一季度,致使生产成本增加,也抑制了利润增长。
● 本期净利润1.47亿欧元(2022年第一季度:4.03亿欧元),每股收益合2.90欧元(2022年第一季度:7.92欧元)。
业务部门表现:
瓦克有机硅业务部门
2023年第一季度共实现销售额7.60亿欧元,比上年同期(9.21亿欧元)减少17%。此次业绩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有机硅价格走低,销售量减少,但与上一季度(7.06亿欧元)相比,本期销售额仍实现了8%的增长。
瓦克聚合物业务部门
本期实现销售额4.28亿欧元,较上年同期(5.18亿欧元)下降17%;销售量减少是此处首要原因,但产品价格走低也产生了影响。尽管如此,本期销售额与上一季度(4.21亿欧元)相比仍提高了2%。
瓦克生物科技业务部门
2023年第一季度销售额总计0.77亿欧元,与上年同期(0.77亿欧元)持平,较上一季度(0.81亿欧元)减少5%;销售量下降为此处主因。
瓦克多晶硅业务部门
本期共实现销售额4.41亿欧元,较上年同期(5.25亿欧元)下降16%,比上一季度(5.74亿欧元)减少23%。业绩下降的原因是太阳能电池用多晶硅的销售量大幅减少。
15、亨斯迈
营收16.06亿美元,净利润1.53亿美元
亨斯迈集团2023年第一季度财务业绩:
16、科莱恩
销售额:12亿瑞士法郎,同比增长1%
● 销售额:12亿瑞士法郎(13.52亿美元)同比增长1%
● EBITDA:1.67亿瑞士法郎 (1.88亿美元)同比减少24%
业务领域表现:
17、万华化学
营业收入419.39亿元,同比增长0.37%
2023年第一季度,万华化学下游需求环比显著提升,实现营业收入419.39亿元,同比增长0.37%;实现归母净利润40.53亿元,同比下降24.58%,业绩超预期,业绩下降主要是受全球大宗原材料和能源价格高位持续性影响。
18、卫星化学
营业收入94.15亿元,同比增长15.70%
2023年第一季度,卫星化学业绩改善明显,实现营业收入94.15亿元(同比+15.70%,环比+1.52%),归母净利润7.07亿元(同比-53.83%,环比+1445.65%),分析师认为主要原因系乙烷价格下降所致。
分析师认为,公司功能化学品产能在建产能244万吨,高分子新材料在建产能36万吨,新能源材料在建产能36万吨,POE和α-烯烃项目进展顺利,为后续加快推进年产10万吨级工业化装置建设奠定基础。在建产能的陆续投产将在未来持续贡献业绩增量。
19、恒力石化
营业收入561.44亿元,净利润10.2亿元
恒力石化2023年一季报显示,2023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561.44亿元,实现净利润10.2亿元,单季度业绩环比去年四季度扭亏为盈,业绩边际显著改善,超过市场预期水平。
针对今年一季度的经营情况,恒力石化表示,今年1、2月份行业依然延续着“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的三重压力,叠加春节放假因素,行业复苏略低于预期,企业经营处于盈亏平衡的偏弱状态。但是进入到3月份以后,随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立了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市场信心迅速提振,经济运行整体好转,行业需求快速触底反弹,有力支撑了公司今年一季度业绩环比大幅改善,公司3月份的单月盈利达到10亿元,业绩能力修复十分明显。
20、东方盛虹
营收295.34亿元,同比增长114.44%
2023年一季度,东方盛虹实现营收295.34亿元,同比增长114.44%,环比增长72.57%;实现归母净利润7.17亿元,同比增长4.75%,环比增长169.68%。
由于1600万吨/年大炼化项目2022年底全面投产后,逐步释放效益,一季度公司盈利环比改善。
展望未来,化工行业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难。一方面,国内外经济形势、市场需求、原材料价格等因素仍然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和变化性;另一方面,环保政策、安全监管、技术创新等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化工企业要想在这个寒冬中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加强自身的管理和创新能力,提高产品的质量和附加值,拓展市场的渠道和空间,降低成本和风险,增强抗压和适应能力。
公司地址
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北街街道虹山湖路42号虹山大酒店(百灵.希尔顿逸林酒店 )幢14层9号联系电话
15339537795电子邮箱
1690556182@qq.comCopyright © 2022-2023 贵州源妙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黔ICP备2022007086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