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厦门雄霸 > 新闻中心 > 首家18A港股Biotech实现半年度盈利,复宏汉霖如何做到?
首家18A港股Biotech实现半年度盈利,复宏汉霖如何做到?
时间:2023-07-06 09:34:30 点击次数:

7月3日,上海复星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公告称,控股子公司司上海复宏汉霖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终止科创板上市。

公告显示,复星医药董事会决定不再继续推进复宏汉霖A股发行并于上交所科创板上市。复星医药与上市辅导机构亦一致同意终止有关A股发行并上市的上市辅导协议。

首家18A港股Biotech实现半年度盈利,复宏汉霖如何做到?

据悉,复宏汉霖已于2019年9月在港交所主板上市,并在2020年宣布寻求上交所科创板上市。

复宏汉霖最新发表公告称,预期2023年上半年度实现转亏为盈,首次实现半年度盈利,预期报告期内将录得利润约人民币2亿元,主要源于核心产品汉曲优®和汉斯状®销售收入持续增长及精细化管理下的成本控制。

值得一提的是,这是复宏汉霖在2019年上市以来的首次半年度盈利。

对于盈利表现,复宏汉霖表示,主要由于核心产品汉曲优覆盖的患者数量持续增长,汉曲优于报告期内的盈利能力获得提升;创新产品汉斯状自2022年3月上市以来销售收入持续提高;此外,公司持续加强精细化管理措施,在成本控制方面取得成果。

长江商报奔腾新闻记者注意到,复宏汉霖在报告中提及的汉曲优,在2023年一季度实现中国境内营收5.39亿元,同比增长66.7%,增长态势迅猛;另一款药物汉斯状同期实现营收2.5亿元,其中,在3月的销售额自其商业化以来首次超过1亿元。

这两款药物在今年一季度的营收共7.89亿元,占总营收的比例为79.22%。

公司表示,此两款药物具备先发优势,持续推动产品新适应症的获批,匹配精确的市场策略以及销售团队的精细化管理,扩大产品市场覆盖。

资料显示,复宏汉霖是一家国际化的创新生物制药公司,产品覆盖肿瘤、自身免疫疾病、眼科疾病等领域;公司已有5款药物上市,其中汉曲优、汉斯状两款重磅药物近两年开始商业化。此外,汉曲优还实现在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家上市。

在正面盈利公告披露后的第一个交易日,即7月4日,公司股价在早盘最高涨超30%,截止午间收盘,复宏汉霖股价收报14.34港元/股,涨27.13%。

复宏汉霖的这次正面盈喜,可以说没有任何预兆。

4月中旬,复宏汉霖曾经更新过一季度的亮眼业绩,实现收入约9.96亿人民币,同比增长97.2%;业绩强劲的增长源于汉曲优(曲妥珠单抗)和汉斯状(斯鲁利单抗)的大卖,分别实现了约5.39亿(同比增长66.7%)、2.5亿人民币的收入。

2022年,复宏汉霖实现营收32.14亿,毛利23.7亿,其中销售开支和研发投入分别约为10.5亿、13.94亿,两大支出已经将毛利消耗殆尽,当年录得亏损6.96亿。

首家18A港股Biotech实现半年度盈利,复宏汉霖如何做到?

估计大部分投资者都没想到,公司在第二年上半年能够获得翻倍式的收入增长,同时将费用增长控制在一定的水平。

不过,复宏汉霖近来也被部分利空消息缠身,先是年报因为理财事件埋雷被核数师出具保留意见,后又中止推进公司的科创板上市辅导。

不管如何,复宏汉霖能够在如此的艰难环境下取得盈利,自然有其一套独特的研发策略和商业化打法,值得仔细分析。

从复宏汉霖的已商业化管线看,目前公司已商业化的产品有5款,分别是1款PD-1单抗斯鲁利单抗和4款生物类似药(利妥昔单抗、曲妥珠单抗、阿达木单抗、贝伐珠单抗)。

以临床全盘的管线体系分析,复宏汉霖的策略是生物类似药和热门靶点PD-1打头阵,临床后期管线均以拓展PD-1适应症为主导,临床早期管线则是围绕IO(肿瘤免疫治疗),展开LAG-3、TIGIT等管线的单药或联用探索,小分子创新和新型分子亦有涉及(如双抗HLX35)。如果要从管线的先进性来评判的话,只能算中规中矩,部分管线被第一梯队玩家甩开。

这些,似乎对商业化嗅觉灵敏和销售推广能力强大的复宏汉霖,并不算什么大问题。

之所以曲妥珠单抗(HER2单抗)能在复宏汉霖4个生物类似药管线中表现最为突出,源于其特殊的竞争格局和较大的市场空间。

其他三款生物类似药,利妥昔单抗国内5家、阿达木单抗7家、贝伐珠单抗10家。

曲妥珠单抗的原研厂商为罗氏,目前仍为HER2阳性乳腺癌和胃癌一线治疗的基石。米内网数据显示,2021年公立医疗机构终端曲妥珠单抗销售额首破60亿元,同比增长22.44%;2022年上半年其销售额超过30亿元,同比增长5.58%。

目前,除了原研外国内仅有两家厂商的生物类似药获批,分别是复宏汉霖、海正药业,其中复宏汉霖早在2020年8月国内获批,国内已批准乳腺癌和转移性乳腺癌适应症,而海正药业则是在今年2月底获批。

斯鲁利单抗虽然是国内第13款获批的PD-(L)1,并未影响复宏汉霖“后发制仁”。

据公司一季度更新的财务数据显示:汉斯状(斯鲁利单抗)实现收入近2.5亿元,并且3月单月销售额首次超过1亿元。而这个成绩,也超越了有“PD-1国产四小龙”之一的君实生物(公司一季度总收入2.55亿元、民得维销售超千万)。

之所以斯鲁利单抗能够在竞争格局恶劣的PD-1里大卖,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

斯鲁利单抗并未进入医保目录,目前大部分国产PD-1的200mg均在3000元以内,而斯鲁利单抗5588元一支(据悉年费3.3万元),公司保证了自身一定的利润空间。

斯鲁利单抗适应症布局具备差异化,首批适应症为治疗微卫星高度不稳定(MSI-H)实体瘤,同时也是全球首个获批一线治疗小细胞肺癌的PD-1,还覆盖了鳞状非小细胞肺癌这样的大适应症。

另外,斯鲁利单抗还在全球同步开展12项肿瘤免疫联合疗法临床试验,广泛覆盖肺癌、食管癌、头颈鳞癌和胃癌等适应症,全面覆盖肺癌一线治疗。

另外,除了打头产品过硬和商业化能力强劲,能够将看似出海价值较弱的产品顺利出海,也是复宏汉霖的“核心能力”。

2022年全年,复宏汉霖共完成5项License-out交易,包括与Organon、Abbott、Getz Pharma、Eurofarma、Fosun Pharma等伙伴的合作,首付款超15亿人民币,潜在里程碑约14.46亿美元。

结语:

复宏汉霖的率先盈利,给予深耕众多18A生物科技公司投资者一个深刻的启示,研发出一个30亿的大单品也许足以将一家18A公司拉回到盈亏平衡线,如果加上将运营成本有效控制的话,离盈利一定不会太远。

不过,并不是哪家Biotech都像复宏汉霖一样拥有夯实的“Backup”。

Copyright © 2022-2023 贵州源妙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黔ICP备2022007086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