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厦门雄霸 > 新闻中心 > 调味品看涨,龙头看跌!海天味业的“四驾马车”能带来高增长?
调味品看涨,龙头看跌!海天味业的“四驾马车”能带来高增长?
时间:2023-05-30 10:26:39 点击次数:

中国调味品行业的“油、盐、酱、醋等”是老百姓“衣食住行”随着调味品企业的技术升级和创新,调味品越来越多地满足了消费者烹饪需求,逐渐成为了老百姓日常餐饮里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根据中国调味品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调味品行业营业收入超过3500亿元,并且调味品行业品种丰富、种类繁多、需求旺盛,行业发展稳定而繁荣,预计未来每年增速能在5-8%左右。

目前,我国规模以上调味品企业约有1200多家,由于我国地域广阔,并且南北文化差异下各地饮食习惯也不同,导致了我国调味品行业集中度相对较低,前五家企业的市占率从2014年的19.5%仅提升至2022年的21%,增速缓慢,相比之下日本的CR5为26%,美国为35%左右。

调味品看涨,龙头看跌!海天味业的“四驾马车”能带来高增长?

海天味业,国内调味品行业的绝对龙头。旗下产品涵盖酱油、蚝油、调味酱、醋、料酒、鸡精粉、复合调味料、米面等各类产品线,按照海天的说法,就是“致力于为消费者打造一站式厨房的高品质产品及良好体验”。

但在2022年和今年一季度,海天味业的业绩表现并不如预期:2022年出现首次净利润下滑,今年一季度,营收净利双双下滑。当行业龙头面临挑战时,其他同类型企业是否就会更好过了呢?因此,业界对海天味业未来几年的业绩表现仍旧充满期待。

小编通过对海天味业产品矩阵的梳理,一起探讨未来海天味业是否会陷入“低增长”的全新发展阶段。

风波未息

老大跌倒,小弟吃饱。“添加剂双标”事件,真正触动了酱油业格局。

事件仅起于一宗个人爆料。

去年9月,有个人博主称,海天在日本售卖的酱油配料表上,只有水、大豆、小麦等天然原料;在国内售卖的产品,则含食品添加剂,质疑为“科技与狠活”。

庞康为首的管理团队,三度回应,称海天产品的内控标准要求,大多高于甚至远高于国家标准,国内国际的内控标准都一致。

调味品看涨,龙头看跌!海天味业的“四驾马车”能带来高增长?

几番解释,没能及时平息事件,却发酵成一场风波,震撼了3000多亿市值的巨头。

直到现在,股价几乎一直未能回升至当时点位。

自10月起,庞康看到的报表,一直在走低。

去年最后一个季度,海天味业营收为65.15亿元,单季度少卖5个亿的调味品;净利为15.31亿元,减少4个多亿。

当时,有业内人士认为,短期焦点的影响,不会持续,消费者最终会回归到以产品性价比为基础的消费偏好上,且数据下滑,主要受疫情的干扰。

现在来看,这种判断过于乐观。从数据对比看,酱油格局面貌,已现微妙变化。

事件发生前,庞康统领的海天,在体量上,是绝对的酱油业一哥。

2022年前三季度,海天营收190.94亿,千禾收入15.54亿,美味鲜(中炬高新旗下)收入36.37亿,千禾+美味鲜,大体只有海天的27.19%。

到了第四季度,千禾8.83亿,美味鲜为13.18亿,合计占海天的比例,迅速上窜到33.78%。

最新的一季度,千禾8.19亿,美味鲜13.26亿,合计占比为30.72%,看似有所下调,可是,去年同期,这比例只有23.47%。

况且,海天少卖了2.28亿,千禾、美味鲜则依旧在增长,尤其千禾,一季度增长约7成,增长3.37亿。

现在的酱油市场,海天依然是一枝独秀,然而,统治力在下降,力量对比的态势在微微变化,特别在高端的产品线,存在一定压力。

“三驾马车”能否再提速?

众所周知,酱油、蚝油和调味酱是海天味业的三大支柱品类,其中酱油和蚝油基本领衔了整个品类发展。因此,“三驾马车”的未来表现将决定着海天味业未来业绩表现的基本面。

首先看酱油,2022年,海天味业酱油品类实现营收138.61亿元,同比下跌2.3%。

其实,关于海天味业酱油“触顶”的消息早已不新鲜,但海天味业一直都以稳步增长的业绩表现回应了市场质疑。早在2013年,也就是海天味业上市的前一年,其酱油业务首度突破50亿大关,达到了55.82亿元。此后便是平步青云,2018年单品类突破百亿大关至102.26亿元,最高在2021年甚至达到了141.86亿元。

那海天味业的酱油到底离“天花板”有多远呢?

根据国盛证券符蓉团队发布的相关研报显示,2021年,我国酱油市场规模约为1320亿元,对应出厂规模约在943亿元。据此估算,海天味业的市场占有率约为15%左右,而这也符合海天味业此前在投资者问答中透露的公司酱油市占率在13%-17%之间。

由此可见,海天味业虽然在酱油品类中一马当先,但整体市占率也不高。从这一点来说,海天味业离“天花板”尚远。

若从市场角度看,海天味业的酱油板块的形式就没有那么乐观了。一方面是酱油市场的竞争白热化局面基本形成,此消彼长的市场变化已经开始出现;另一方面,从海天味业的市场格局来看,无论是品牌、产品还是渠道,已经达到了一个相当高的水准,因此,海天味业在酱油品类中已经率先进入“从存量当中找增量”的新阶段。

综上,海天味业的从酱油品类未来大概率会陷入个位数甚至低个位数增长的局面。

而在蚝油品类当中,海天味业可谓是厚积薄发,实现了“弯道超车”。

2013年,海天味业的蚝油首度突破10亿大关,实现营收11.14亿元;2020年首度突破40亿大关;2022年回落至44.17亿元。

众所周知,在基础调味料领域,蚝油品类正处于市场导入期,也成为最近几年增速最快的细分领域。但正因如此,市场进入者众多,进一步加剧了该领域的终端竞争。

调味品看涨,龙头看跌!海天味业的“四驾马车”能带来高增长?

前几年,海天味业的蚝油板块依托渠道优势和价格优势,快速构建了自身在该领域的龙头地位。而随着市场竞争加剧和消费趋势变化,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与海天味业正面交锋。比如,一直主张品质路线的李锦记,就推出价格和海天味业差不多的“金蚝油”,希望通过夯实自己在高端蚝油品类地位的同时,进一步狙击海天味业对自身的蚕食。

另外,越来越多和蚝油功能相似的调味品开始涌现,也进一步分化了蚝油市场的未来消费空间。因此,对于海天味业而言,在蚝油领域夯实现有市场地位的同时,如何应对竞争对手对自身带来的限制也显得尤为重要。

不过,单就蚝油品类来说,笔者对海天味业还是充满信心的。一方面,无论是B端还是C端,海天味业构筑的护城河还是有一定壁垒;另一方面,蚝油的未来增量将随着餐饮和家庭消费的不断渗透而提升,像海天味业这种龙头企业将是这类红利的率先受益者。

和蚝油类似,海天味业的调味酱营收也是在2013年首次突破10亿大关;但在2018年才突破20亿大关,直至2022年,其规模也在25亿元左右。

一方面,调味酱作为一个相对比较泛的品类,细分类目将变得更多。而海天味业主打的黄豆酱,也不过其中一种。另一方面,消费者对酱料的需求多元化正在让传统酱料企业面临产品层面的压力,海天味业也不例外。

从消费场景上看,海天味业虽然主打烹饪和佐餐,但每个细分领域在不同地域又有着不同的需求,这也是为什么整个酱料市场虽然体量在不断扩容,但企业表现并不亮眼的关键。以海天味业为例,其调味酱本身就在“三驾马车”中增速落后,因此,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未来这一细分品类的表现也不会超过酱油和蚝油。

因此,从基本面来判断,若无重大变故的话,海天味业未来在酱油和调味酱领域,将大概率保持低位数增长态势;而蚝油的表现可能会比二者更为亮眼。

“食醋+料酒”能否带动其他品类高速增长?

相比传统的三大品类,包括食醋和料酒在内的其他品类成为海天味业这两年表现最亮眼的品类。

而根据海天味业最新经销商大会流出的信息来看,其料酒销量突破了10万吨,食醋销量超过了20万吨。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水平呢?

在料酒和食醋的可类比企业中,恒顺醋业2022年醋系列实现收入12.84亿元;酒系列实现收入3.57亿元。其销量分别为206704.04吨和88794.45吨,吨价分别约为6211.45元/吨和3928.3元/吨。

就是说,在食醋品类上,海天味业的销量已经和恒顺醋业非常接近,而料酒品类已经超过了恒顺醋业。若吨价相当的话,海天味业的料酒规模已经接近4亿元,而食醋品类更是超过12亿元。

众所周知,恒顺醋业作为食醋第一股,也是在食醋领域暂时领跑的企业,若海天味业上述数据属实的话,相信很快海天味业将与恒顺醋业在食醋领域处于并驾齐驱的局面。而最终谁能领跑,将成为一件值得全行业关注的事。

要知道,海天味业2014年才开始进军食醋品类,并在2017年收购镇江丹和醋业将“钉子”插在了恒顺醋业家门口。

调味品看涨,龙头看跌!海天味业的“四驾马车”能带来高增长?

并且,单就醋品类来说,海天味业有一个比较明显的优势就是摒弃了“四大名醋”自身带来的区域枷锁,虽说产品品类上有打出香醋、陈醋这类细分,但消费者在感知上只会以“海天醋”为认知,从而在某种程度上打破了传统食醋的区域壁垒,为其市场扩容奠定了基础。

放眼整个调味品行业,料酒和食醋都是大家竞相发力的目标。一方面,基于“酒醋同源”的生产过程,二者从生产环节来说有很多共通之处,所以,目前酿造调味品企业都在这两大品类发力;另一方面,相比酱油的高渗透率来说,料酒和食醋还有进一步扩容的空间,尤其是料酒,即缺乏龙头带动,市场又极度分散,对每个企业而言都充满了机会。

因此,对于海天味业而言,在夯实“三驾马车”的优势的同时,积极打造出“第四驾马车”将成为其未来维持增长的关键所在,而食醋,无疑是当下海天味业产品矩阵中最具“资质”的品类。

而料酒,本身具备广泛的使用场景,无论是家庭还是餐饮渠道,凡是荤菜类基本都可以用到。因此,随着市场教育不断趋于成熟,料酒品类的持续扩容也将给海天味业等企业带来新的市场机会。

因此,相比传统三大品类,以食醋料酒为代表的其他品类无疑是决定了海天味业未来增幅大小的关键。

但整体上看,包括食醋和料酒在内的其他品类目前整体规模还不足30亿元,因此也可以看出除了食醋和料酒,海天味业的其他品类尽管产品众多,但表现并不好。所以海天味业除了要在其他品类中培育出更多像料酒、食醋这样的优势品类外,让包括复合调味料、油米面等品类能够在实现品类占位的同时,保持一定的利润空间可能将是其能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Copyright © 2022-2023 贵州源妙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黔ICP备2022007086号-9